摘要: 源于六经中的《尚书·禹贡》与三《礼》的典志文,主要由以《史记》“八书”和《汉书》“十志”为代表的纪传体正史的书志,与《通典》等政书组成。到了清代中期,章学诚将文学的视野扩展至四部,典志文才初步进入文学领域;曾国藩《经史百家杂钞》“记载”门之下正式设置了典志之属,不仅对近代文体学论著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而且确立了以经史为主的经典篇目,典志文以此正式成为一种文学文类;但在“后世古文”中,典志则未能发展成独立的文体,仅有少数唐宋以降“记政典”的“记”体文可以归入典志之属。章太炎《文学论略》以“二分法”重新建构了文学分类体系,“典章”作为无韵文的六科之一,其体最接近无句读文,其文章学意义在于纠正魏晋以降“文渐离质”文风,可以成为小说以外一切叙事之文的典范风格。
[V1] | 2025-01-15 23:01:23 | PSSXiv:202501.01556V1 | 下载全文 |
1. 马克思主义生态批评理论建构 | 2025-04-25 |
2. “红色文学”维吾尔文翻译与出版机制的三重赠变与共同体形塑研究(1949-2000) | 2025-04-25 |
3. 林森海洋文学创作的诗学反思 | 2025-04-25 |
4. 民国新文学史家笔下的桐城古文 | 2025-04-25 |
5. 小说著译互动与现代小说发生——试论小说家译者的主导性 | 2025-04-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