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制定民族团结进步促进法的部署。立法理念具有统御性的作用,立法之前明确民族团结进步法的立法理念尤为重要。运用法律社会学的方法,将民族团结进步法置于社会团结发展的视角下,民族团结进步促进法的立法理念表现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总揽指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主线指向、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安全指向、促进民族地区共同富裕的发展指向。在此基础上,通过调控法律的调整对象,确立法律的调整方式,平衡立法的价值,匹配立法的规范资源,便能在理解立法理念的基础上实现其具体适用。在立法篇章层面,通过分置文化认同、共同繁荣、协同创建的原则及配套规则,立法理念将得以在制度层面实现。
[V1] | 2025-01-21 09:51:42 | PSSXiv:202501.02094V1 | 下载全文 |
1. 中国共产党中华民族共同体话语体系建设的历史考察 | 2025-04-24 |
2.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主体建设意蕴 | 2025-04-24 |
3. 用优质网络文化产品助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 2025-04-22 |
4. 乡愁文化赋能乡村振兴:实践支撑、实现困境、实施路径 | 2025-04-22 |
5. 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文化渊源、价值指向与实践进路 | 2025-04-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