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应然目标和实然效果之间长期难以消弭的巨大落差所构成的“特殊矛盾性问题”,使得高校思政课改革具有了明显的可拓性特征;而广泛涉及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历史学、心理学等多学科范畴,则又规定了其跨学科性。在IDS 理论看来,学科交叉融合和学科视角变换常会产生意想不到的突破性创新。因此,将鲜活的“四史”融入高校思政课不仅有利于增添内容丰富性、教学趣味性,也有利于增加历史厚重感和学生获得感,提升教育教学效果,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青年化的重要举措。然而,诸如生硬嵌入、半合移植,以及理念不够先进、边界不太清晰、内容时有重叠、途径比较单一、评价不尽科学等一系列问题表明,碎片化的改革难以达到有效对治。这给教育改革的战略—战术之间带来了无形的张力,同时也引发“德鲁克式”的经典追问,迫切要求从理念、内容、途径到评价等环节进行全流程整合优化予以应答,以避免“融而不入”“入而不深”“深而不化”,从理论自觉和实践自觉两方面协同发力,不断推进“四史”融入高校思政课的集成性改革走深走实走细。
[V1] | 2025-02-17 09:20:56 | PSSXiv:202502.00730V1 | 下载全文 |
1. 以系统观念推进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内在逻辑、本质要求与实践路径 | 2025-04-26 |
2. 数字技术赋能新时代大学生廉洁教育的空间向度 | 2025-04-26 |
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的理论逻辑与实践要求 | 2025-04-26 |
4.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知升华 | 2025-04-26 |
5. 历史认知视域下强化中国共产党历史自信的路径研究 | 2025-04-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