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根据关于汉语历史音韵的新理论和基于该理论的相关输入和转换方法研发而成的汉字拼音,除部分为外来科技概念而新造的汉字及音译外来词采用其语源形式作为编码外,固有汉字均根据其古今语音要素编码且包含声调信息。汉字拼音包含了现代普通话和汉语拼音所失去或合并但历史上存在的声母、介音和韵母成分,因而其拼式更为丰富,总数超七千个且可进一步扩展。基于汉语音韵的历史与发展脉络,汉字拼音的声、介、韵、调可根据一定的规律与汉语拼音相对应,因而既可以以现代汉语普通话发音,也可以按照拼式在发音中体现普通话中已经没有的语音差异。汉字拼音可以作为输入和转换码(即字音码,或字拼码)用于中文的输入和转换,转换所得汉字拼音文本可用于中文国际教育和传播。汉字拼音与汉字和汉语拼音的高度对应性及其可发音性使其可以助力汉字和汉语拼音,大大方便国际学习者学习和使用中文/华文。
[V1] | 2025-03-13 15:56:21 | PSSXiv:202503.01028V1 | 下载全文 |
1. 马克思主义生态批评理论建构 | 2025-04-25 |
2. “红色文学”维吾尔文翻译与出版机制的三重赠变与共同体形塑研究(1949-2000) | 2025-04-25 |
3. 林森海洋文学创作的诗学反思 | 2025-04-25 |
4. 民国新文学史家笔下的桐城古文 | 2025-04-25 |
5. 小说著译互动与现代小说发生——试论小说家译者的主导性 | 2025-04-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