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论文详情

清代辨字书的文本传衍与汉语文法的中日流通

摘要: 明清时期应文学教育与科举考试之需,出现了多种注释虚字、辨析其用法的“辨字”类文献。清代王鸣昌《辩字诀》因具备贴合起承转合之行文,而为唐彪《读书作文谱》等习文读本所吸收,并借助唐氏之书传入日本,成为明治日本文法书的重要材源,又在“文典”编写模式下与西洋语法学、修辞学相遭遇。随着日本“汉文典”在清末被引入中国,传统“辨字”法与西洋“品词”法作为两种不同的资源被运用在国文教科书与文法读物的编写中。通过考察《读书作文谱》及清代辨字书相关内容的文本传衍,可探讨中国古代基于字类辨析的文法论价值,并呈现汉语文法的中日流通及其意义。

版本历史

[V1] 2025-03-13 15:57:05 PSSXiv:202503.01045V1 下载全文
点击下载全文
在线阅读
许可声明
metrics指标
  •  点击量14
  •  下载量1
  • 评论量 0
评论
分享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