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论文详情

行贿惩处为何“严而不厉”:以1995一2022年裁判文书为研究样本

摘要: 市场化程度对腐败类型有显著影响,市场经济的崛起加强了官员与企业、个人之间的互动,为受贿、行贿等行为提供了更多机会。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腐败类型经历了从自体型腐败向交易型腐败的结构性转变,对行贿犯罪的惩处也呈现从“严打”到“严而不厉”的政策变化。本文对中国1995—2022年行贿犯罪的227份刑事一审裁判文书进行编码,并建立典型案例库,结合访谈资料,从行贿犯罪的主体、对象、量刑等方面构建了近30年中国行贿犯罪的基本情况和整体性特征。同时,结合俘获理论进一步探讨了行贿犯罪在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呈现显著的差异性特征。研究认为,1995一2003年,由于法治体系尚未完善,执法也相对不严苛,经济体制变革过程中存在的不确定性滋生了行贿犯罪。2004一2012年,中国的经济腾飞创造了更多商机,但同时也带来了更多的竞争和压力,促使官员和企业更积极地采取行贿手段来保持他们的地位和利益。2013一2022年,党和国家开展纪检监察体制改革,通过完善反腐败规范体系建设加大腐败治理力度,减少了行贿的机会。

版本历史

[V1] 2025-03-14 16:38:20 PSSXiv:202503.01251V1 下载全文
点击下载全文
在线阅读
许可声明
metrics指标
  •  点击量71
  •  下载量14
  • 评论量 0
评论
分享
邀请专家评阅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