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摘要]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强调要突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实施,而明晰实施过程中评价主体的偏好对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效果的影响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文章基于行为经济学的分析框架,将行为决策理论和偏好的微观结构引入对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效果的研究。利用北京市九个区4292名初中和高一学生的问卷调查数据,采用逐步回归分析的方法,并结合中介效应分析,探索评价主体的偏好如何影响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效果。研究发现:学生自身的偏好对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效果有显著且较强的正向影响;同伴的成绩偏好对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效果没有显著影响;教师的成绩偏好对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效果有较弱的负向影响;家长的成绩偏好虽没有直接影响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效果,但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参与有较弱的负向作用。建议促进学生在综评制度建设中的参与、深化“双减”政策的落实、引导教师转向全面发展质量观、有效落实家校结合的育人策略。
[V1] | 2025-03-18 11:51:17 | PSSXiv:202503.01479V1 | 下载全文 |
1. 教育智慧:AI时代教师的核心素养 | 2025-04-26 |
2. 大学生数字劳动素养培育路径探析 | 2025-04-26 |
3. 职业教育赋能新质生产力的现实困境与行动逻辑 | 2025-04-26 |
4. 新质生产力赋能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 | 2025-04-26 |
5. 乡村振兴视域下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实施路径——以天津市津南区为例 | 2025-04-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