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村镇经济是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的典型特色,服装产业兼具“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和“永不衰退的生活必需品”两大特征,广州村镇服装产业的转型升级对于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价值。以广州康鹭片区和南村镇片区的服装产业为研究对象,基于半结构化访谈与文本分析方法,结合城市机制理论,有助于构建“多阶段多主体动态互动”的理论分析框架。研究发现,两大片区服装产业发展存在显著的路径差异,主要是由不同阶段参与治理的主体行为差异所造成的。政府在两个片区均采取了一种审慎包容的产业治理模式,但在康鹭片区更偏物质空间整治的审慎介入,而在南村镇片区则更像宏观维度的审慎调控。康鹭片区村集体能动性强但过度逐利,导致空间失序;而南村镇片区村集体则通过与企业模仿学习,具有规划理性。主体互动模式的差异,导致康鹭片区形成了以“小档口、小作坊”为核心的松散自由的生产模式,而南村镇片区则形成了以龙头企业为核心、不断调整适应的国内国外双轨服装产业发展路径。
[V1] | 2025-03-24 17:35:36 | PSSXiv:202503.02107V1 | 下载全文 |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的理论逻辑与实践要求 | 2025-04-26 |
2. 部门博弈、制度同构与干部人事安排——来自地方文旅机构改革的证据 | 2025-04-25 |
3. 中国县域城乡融合发展水平测度与高质量发展效应分析 | 2025-04-25 |
4. 城乡融合背景下休闲型乡村公共空间规划研究———基于空间三元辩证理论的视角 | 2025-04-25 |
5. 中国云南与老挝跨境腐败治理比较研究:基于PDCA循环法的视角 | 2025-04-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