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公共危机来临之际,志愿组织的及时“补台”和高效精准行动,是我国应急治理的重要经验之一。志愿组织的及时“补台”和高效精准行动,体现了其不计回报、值得信赖的社会组织“优等生”本色。后公共危机时期的中国社会亟需大力培育发展各类志愿组织,支持并引导其协同参与基层治理。具体地,应统筹推进以下工作:积极推进志愿服务立法工作,完善志愿服务的相关法律;构建鼓励志愿服务的社会生态,营造保护志愿者合法权益的社会氛围;制定志愿组织的培育和服务规划,提升志愿服务专业化和精细化水平;完善志愿组织管理,增强志愿力量储备;科学规划志愿服务,最大限度释放志愿组织的正能量。以上措施将有助于推进我国志愿组织和志愿服务的健康成长,完善其协同治理机制提升协同治理效能,为后公共危机时期的社会和谐稳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V1] | 2025-03-24 17:46:09 | PSSXiv:202503.02127V1 | 下载全文 |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的理论逻辑与实践要求 | 2025-04-26 |
2. 部门博弈、制度同构与干部人事安排——来自地方文旅机构改革的证据 | 2025-04-25 |
3. 中国县域城乡融合发展水平测度与高质量发展效应分析 | 2025-04-25 |
4. 城乡融合背景下休闲型乡村公共空间规划研究———基于空间三元辩证理论的视角 | 2025-04-25 |
5. 中国云南与老挝跨境腐败治理比较研究:基于PDCA循环法的视角 | 2025-04-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