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基于主体的人类社会系统由于主体间相互作用的非线性而呈现复杂性。各个主体看似是分散的、局域性的,但其在远离平衡态的临界点形成一个自组织的人类社会系统。人与人之间的这种临界点上的自组织有序结构在演化发展过程中,同时也因非线性作用发生分叉而增加系统的不确定性,导致复杂社会系统在长期上的不可预测性。面对这种不可预测性,通过调整系统自组织的序参量和调整系统自组织的临界点,可以对复杂社会系统进行干预与控制,以便保持它的稳定性与自适应性。具体来说有两种途径:第一种途径是增加系统行为的多样性;第二种途径是增强系统的自我调节机制。通过这样的方法,最终使我们在积极干预与控制的基础上提高社会系统的自适应性,于不稳定的系统中走向美好的未来。
[V1] | 2025-03-24 22:49:52 | PSSXiv:202503.02353V1 | 下载全文 |
1. 信息哲学研究的四条进路 | 2025-04-24 |
2. 艺术与审美的离合及本体重构 ——兼论艺术泛化时代的定义可能 | 2025-04-25 |
3. 绝对自然与适度生存 | 2025-04-22 |
4. 如何理解现代个体的人权——再思哈贝马斯的双重批判与主体间性重构 | 2025-04-22 |
5. “无用共通体”:南希对共同体的“政治式回撤”及其理论效应 | 2025-04-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