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引发了人类劳动方式的变革。数字劳动改变了人类劳动的形态,使得机遇与危机并存。一方面,“产消合一”的劳动形式突破了传统劳动时空的限制,非物质性的劳动资料推动着生产力发生质的飞跃,非雇佣性的劳动关系使得数字劳动更加灵活,数字技术的应用使得个性推荐更加精准;另一方面,劳动数字化与数字化劳动使得一切要素都被数据所中介,私人空间与公共空间的界限逐渐模糊,加剧了隐私泄露的风险。随着劳动条件的发展与隐私观念的流变,数字劳动中出现新的隐私困境,包括隐私边界的时空困境、隐私主体的认知困境以及隐私行为的自主困境。现阶段,人们需要积极探索数字劳动中隐私困境的可能出路,突破数字监控的隐形规训,从而实现数字社会的健康发展。
[V1] | 2025-03-24 22:49:53 | PSSXiv:202503.02356V1 | 下载全文 |
1. 艺术与审美的离合及本体重构 ——兼论艺术泛化时代的定义可能 | 2025-04-25 |
2. 绝对自然与适度生存 | 2025-04-22 |
3. “无用共通体”:南希对共同体的“政治式回撤”及其理论效应 | 2025-04-22 |
4. 信息拜物教批判的空间向度——基于列斐伏尔《日常生活批判》的文本考察 | 2025-04-22 |
5. 资产阶级抽象空间中的矛盾本质——列斐伏尔《空间的生产》解读 | 2025-04-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