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如何勘探清词的经典性?如何透过“中兴”的表象捕捉清词价值所在?本文认为在参照宋词既有的研究范式基础上,须有新的思路、方法。清词之所以异于宋词,与其新的书写题材、手法、意境有关,对这些新质的梳理不能简单照搬宋词既有的术语、概念。文章以张炎雅词在清代的接受为例,通过“家族相似法”与“星云”研究法,梳理清词与宋词经典美质的差异,认为日常化书写实为清词的经典特质,是清代独特的科举文化生态下词体的新型演变,也是清词经典性得以成立的关键所在。对清词中兴的领悟,取决于我们能否勘破表象,重塑清词经典美质。这不仅关涉清词的定位与书写,也在深层次上揭示了词体并非宋词这一经典,而是有着自我革新、辩证发展的多元面孔。
[V1] | 2025-04-01 14:39:27 | PSSXiv:202504.00108V1 | 下载全文 |
1. 马克思主义生态批评理论建构 | 2025-04-25 |
2. “红色文学”维吾尔文翻译与出版机制的三重赠变与共同体形塑研究(1949-2000) | 2025-04-25 |
3. 林森海洋文学创作的诗学反思 | 2025-04-25 |
4. 民国新文学史家笔下的桐城古文 | 2025-04-25 |
5. 小说著译互动与现代小说发生——试论小说家译者的主导性 | 2025-04-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