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民族院校是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在我国高等教育领域实践运用的主要场域,是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载体,而通识教育正是完成其办学使命的重要路径,其包括教育理念与课程实践两个层面。民族院校通识教育理念的内涵是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导向和以传承中华优秀文化为使命。课程作为实施通识教育的关键,关系到民族院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效。分析8所民族院校通识课程实践现状发现,其存在重显性、轻隐性,课程模式单一,高水平教师参与度不高,教学质量无法得到保证等问题,影响民族院校人才培养质量。新时代,民族院校需要变革人才培养模式,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升通识课程质量,建构显性与隐性课程统筹一体的课程体系。
[V1] | 2025-04-07 10:27:15 | PSSXiv:202504.00862V1 | 下载全文 |
1. 中国共产党中华民族共同体话语体系建设的历史考察 | 2025-04-24 |
2.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主体建设意蕴 | 2025-04-24 |
3. 用优质网络文化产品助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 2025-04-22 |
4. 乡愁文化赋能乡村振兴:实践支撑、实现困境、实施路径 | 2025-04-22 |
5. 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文化渊源、价值指向与实践进路 | 2025-04-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