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论文详情

杂字习读与记账登簿——兼谈明清以来民众识字率基准问题

摘要: 明代中叶以后,识字教学体系发展出多元结构,在科举启蒙教育之外,生产流传着一种专为登账记簿服务的记账杂字。这类读物通过拣选簿记的常用字,由字词类聚或韵文汇编,既用作集中识字的读本,也可当工具字典查用。记账杂字的使用大大降低了登簿记账的难度,为重新认识传统民众的读写能力提供了直接有效的证据。基于记账杂字的定性和定量研究,有必要在明清以来的日常生活中定位识字率基准,认识到记账能力在乡民生活中的基础性和重要性。由此,立足不同类型的民间文献的读写实践,理解识字的多重意义与功用,进而开启对传统中国民众识字率的微观研究。

版本历史

[V1] 2025-04-08 09:04:39 PSSXiv:202504.00932V1 下载全文
点击下载全文
在线阅读
许可声明
metrics指标
  •  点击量25
  •  下载量2
  • 评论量 0
评论
分享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