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丽”作为骈体赋与生俱来的艺术形态,在六朝至盛唐经历了从“绮丽”到“典丽”的转变。“绮丽”是六朝至初唐体赋的基本审美形态,它与贵族趣味有着密切的关系,侧艳的宫廷书写与华美的驿体表达是士族这一创作主体的自觉选择。隋唐之际南北文化碰撞、交汇,士族意识的淡化与反观念的形成预示着体赋审美形态的新变,这种新变主要表现为典实、重气的创作取向和古拙、庄雅的体形式,由于盛唐体赋表现得最为显豁,赋风遂由此完成了向“典丽”审美形态的转变。而后,余风所及,中晚唐体赋延续着六朝至盛唐“绮丽”与“典丽”两种审美形态的博弈,但这不是简单的复归,而是意味着六朝审美旨趣的失落与散体化、功利化的发展。
[V1] | 2025-04-08 09:04:41 | PSSXiv:202504.00945V1 | 下载全文 |
1. 马克思主义生态批评理论建构 | 2025-04-25 |
2. “红色文学”维吾尔文翻译与出版机制的三重赠变与共同体形塑研究(1949-2000) | 2025-04-25 |
3. 民国新文学史家笔下的桐城古文 | 2025-04-25 |
4. 小说著译互动与现代小说发生——试论小说家译者的主导性 | 2025-04-25 |
5. 艺术与审美的离合及本体重构 ——兼论艺术泛化时代的定义可能 | 2025-04-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