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论文详情

从“密折奏事”到“折后即行札咨”:清代督抚奏折使用的发展

摘要: “密折奏事”学界一般认为肇始于康熙时期,这一时期奏折只是君臣之间的私密文书,主要目的在于搜集情报。不过,从康熙帝将官员的奏折救部即议到雍正帝通过奏折与督抚商讨重大政事的革新,就注定奏折不可能仅限于担当君臣间秘密联络的角色。奏折的发展有其自身的逻辑和趋势,并不以君臣的意志为转移。乾嘉时期督抚对“改题为奏”的推动,无疑促成了“题奏并行”的局面。当奏折成为一种公务文书,其保密性呈现出逐渐减弱的趋势,故清代中后期督抚奏折未待皇帝降旨就被札咨转行与奏折的保密性并不矛盾。转行奏折和谕旨的札咨文书,不仅可以揭示清代中后期督抚衙门政务由决策到施行的过程,而且对了解中央与地方权力结构的变化也大有神益。

版本历史

[V1] 2025-04-14 12:39:29 PSSXiv:202504.01609V1 下载全文
点击下载全文
在线阅读
许可声明
metrics指标
  •  点击量14
  •  下载量1
  • 评论量 0
评论
分享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