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以1939年邓广铭在昆明听陈寅恪讲天师道课的笔记为例,讨论有关道教史研究的几个问题。首先,从学术史角度讨论如何理解陈寅恪对中古宗教史中滨海地域、外来文化以及“汉化”现象的猜测和分析。其次,指明陈寅恪中古宗教研究的意义,并不在于解决天师道的具体历史问题,而在于提示中古史研究的大关节。最后,通过这份课程笔记中的两句话,重新理解陈寅恪为何如此重视道教在中国思想、学术与文化史中的意义。
[V1] | 2025-04-22 22:03:59 | PSSXiv:202504.02560V1 | 下载全文 |
1. 信息哲学研究的四条进路 | 2025-04-24 |
2. 艺术与审美的离合及本体重构 ——兼论艺术泛化时代的定义可能 | 2025-04-25 |
3. 绝对自然与适度生存 | 2025-04-22 |
4. 如何理解现代个体的人权——再思哈贝马斯的双重批判与主体间性重构 | 2025-04-22 |
5. “无用共通体”:南希对共同体的“政治式回撤”及其理论效应 | 2025-04-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