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中国语言文学 >> 中国古典文献学 分类: 历史学 >> 中国历史文献学 分类: 哲学 >> 宗教学 发布时间: 2025-04-22
摘要:元人著述颇多,然几已散佚无闻。《元史》本无艺文志,清代钱大昕所撰《元史艺文志》、卢文绍所编《补辽金元艺文志》、金门诏所纂《补三史艺文志》、吴骞所辑《四朝经籍志补》四书旁补辑,辑补元代典籍用力尤深,著录元人著述颇巨,向为治元代文史者所重。钱、卢、金三《志》又被称为清三家补《元史艺文志》,其中尤以钱《志》为优。钱《志》亦不乏阙谬。近人雒竹筠、李新乾,所编《元史艺文志辑本》一书匡正了钱《志》误载僧人别号、佛经卷目等问题,价值尤为突出。然由于元代无官方典籍目录,加之年代久远,学者在撰集补志过程中难免有所疏漏。《辑本》著录的元代释家类著述及引书信息有个别讹误。具体包括误载人名、误著地名、误记经名、误录僧官名、误收明代释家类书目。
分类: 哲学 >> 宗教学 发布时间: 2025-04-22 合作期刊: 《文史哲》
摘要:本文以1939年邓广铭在昆明听陈寅恪讲天师道课的笔记为例,讨论有关道教史研究的几个问题。首先,从学术史角度讨论如何理解陈寅恪对中古宗教史中滨海地域、外来文化以及“汉化”现象的猜测和分析。其次,指明陈寅恪中古宗教研究的意义,并不在于解决天师道的具体历史问题,而在于提示中古史研究的大关节。最后,通过这份课程笔记中的两句话,重新理解陈寅恪为何如此重视道教在中国思想、学术与文化史中的意义。
分类: 历史学 >> 中国历史文献学 分类: 哲学 >> 宗教学 分类: 历史学 >> 中国历史文献学 分类: 哲学 >> 宗教学 分类: 中国语言文学 >> 中国古典文献学 发布时间: 2025-04-08
摘要:2024年11月,宗教文化出版社推出了由李铭佳、汪珂欣、李周渊、陈志远、颜峻、黄凯所编《十问:佛学研究青年访谈录》(下称《十问》)。“作为首部聚焦佛教研究青年学人群体的深度访谈录,《十问》更直接地向读者展现青年佛教学者的研究方法、学术思想和心路历程,更容易拉近学术研究与现实生活的距离。相较于传统的单向度自述,访谈的互动性往往催生出更具张力的学术表达,艰深的学术探讨也由此变为深入浅出的思想对话。因此,本书不仅是一部佛教研究方法的集大成之作,更是一部记录当代青年学者突破传统藩篱、重构研究范式的“文本态纪录片”,在国内佛教研究领域尚属仅见。
分类: 哲学 >> 宗教学 分类: 世界汉学 发布时间: 2025-04-01 合作期刊: 《世界汉学》
摘要:题记:罗浩(HaroldRoth)是美国布朗大学宗教学和东亚学系教授,他的研究领域包括早期中国哲学和宗教、道家与道教、古代中国文献、沉思体验心理学,出版了《文献研究》《原道:与道家神秘主义的基础》《葛瑞汉内篇指南》《道教身份:宇宙观、传承和仪轨》《:西汉中国的政治理论及实践指南》等著作,另在《哈佛亚洲研究》《美国东方学会会刊》《早期中国》《道教资料》《亚非学院学报》《中国宗教》《中国哲学》等刊物上发表了关于道家、道教、中国古代文献的论文30多篇,对中国哲学和宗教的研究作出了特殊的贡献。他对中国文化、哲学、宗教情有独钟。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陈霞于2011年5月27日对罗浩教授进行了采访,以下是这次采访的具体内容。
分类: 哲学 >> 宗教学 分类: 历史学 >> 中国近现代史 分类: 法学 >> 法律史 发布时间: 2025-02-23
摘要:《寺廟興辦公益慈善事業實施辦法》係南京國民政府管理佛教之一份重要文獻,自頒布至廢除的過程中,政、教雙方的互動,很好地體現何謂「人間佛教」。本文主要內容在於試圖還原其歷史軌跡。南京國民政府於1932年9月頒布《寺廟興辦公益慈善事業實施辦法》,其中廟產的處置權等問題引起了佛教界的抗議,因而南京國民政府在1933年2月宣布暫緩施行。其後,佛教界自主擬定了《佛教寺廟興辦慈善公益事業規則》,經南京國民政府修訂後,於1935年1月頒布。1939年10月,重慶國民政府在《佛教寺廟興辦慈善公益事業規則》的基礎上頒布了《修正寺廟興辦公益慈善事業實施辦法》,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施行。1943年8月,重慶國民政府再次修正《寺廟興辦公益慈善事業實施辦法》,大幅提高寺廟出資標準,經過佛教界的一番抗爭之後,最終雙方相互妥協,1944年5月,重慶國民政府第三次修正了《寺廟興辦公益慈善事業實施辦法》。1948年1月,南京國民政府徹底廢除了《寺廟興辦公益慈善事業實施辦法》。然而,1949年之後,此《辦法》在新的時空環境下,以新的形式繼續存在,其餘緒流波至今依然蕩漾。
分类: 中国语言文学 >> 中国古典文献学 分类: 历史学 >> 中国历史文献学 分类: 哲学 >> 宗教学 发布时间: 2025-02-22
摘要:通過考察元建陽刊《毗盧大藏經》的刊刻背景、版式特徵與文獻傳承,探討其在宋元藏經版本譜系構建中的定位,兼及白蓮教與官方、民間互動對佛教典籍傳播的影響。通過碑銘史料與教派文獻互證,揭示了該藏募刻過程中具有“募刊合一”的社會機制。該藏作為民間教團主導的私刻大藏經,其“官民協同”的刊刻模式體現了元代宗教政策的彈性空間。該藏與所謂“延祐藏”分屬不同系統。通過分析現存零本的字形,發現該藏字體融合歐、趙二體特徵,經折間距較宋版略大,體現了元中期建本的特徵。研究表明,民間團體在佛教典籍生產過程中,亦可發揮與官方機構同等的主體作用。
分类: 外国语言文学 >> 外国语言 分类: 中国语言文学 >> 中国古代文学 分类: 其他 >> 其他 分类: 哲学 >> 宗教学 发布时间: 2025-02-22
摘要: 带有道教典型特征和典型意义的“神仙”这一人物形象渗透于韩国汉文小说创作的诸多方面。其中,小说所涉及到的中国神仙,可大致分为道派仙真、道门俗神和上古仙人三种类型,而《玉皇纪》则是一部专门敷衍中国仙人的寓言寓话类小说。从中国神仙在韩国汉文小说中所承担的角色功能来看,小说或沿袭中国神仙的原有形象,将其发展成为一种道教象征;或将中国神仙作为小说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在内容和结构上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或把中国神仙视为小说的叙事重心,引领小说走向,导引小说主题。不仅如此,诸如中国人民敬奉的关羽和岳飞,还一度成为朝鲜人民竞相崇祀、礼赞的神仙,鼓舞着两国人民投入到抵御外敌,保家卫国的战斗中。不仅如此,韩国汉文小说还仿照中国神仙形象,炮制出许多本土神仙,他们与中国神仙一起,共同绘制出东亚道教的靓丽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