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政策自诞生之日起, 政策执行偏差就一直存在。 本文以 D 市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政策实践为例,采用文献研究法和深度访谈法, 以理性选择制度主义为理论基础, 从政策执行主体角度探讨了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政策执行主观偏差行为问题。 研究发现: ①政策执行主观偏差行为表现为: 政府 “变通性” 执行政策、 残联 “选择性” 执行政策、 用人单位 “替代性” 执行政策; ②这些政策执行主观偏差行为是政策执行主体 “理性选择” 的产物。 具体来说,就是政府受到信息的不完备性和经济下行压力的制约, 残联受到社会保障水平低和自身利益驱使的影响, 用人单位对成本 - 利益的理性计算和对残疾人的就业排斥, 以及残疾人短视经济理性下的合谋。 为了有效防治政策执行主观偏差行为,本研究从政策直接执行主体和政策间接执行主体两个方面提出了一些建议。
[V1] | 2025-04-24 09:48:09 | PSSXiv:202504.02965V1 | 下载全文 |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的理论逻辑与实践要求 | 2025-04-26 |
2. 部门博弈、制度同构与干部人事安排——来自地方文旅机构改革的证据 | 2025-04-25 |
3. 中国县域城乡融合发展水平测度与高质量发展效应分析 | 2025-04-25 |
4. 城乡融合背景下休闲型乡村公共空间规划研究———基于空间三元辩证理论的视角 | 2025-04-25 |
5. 中国云南与老挝跨境腐败治理比较研究:基于PDCA循环法的视角 | 2025-04-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