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对于国内大循环而言,新质生产力能够打造高质量供给进而满足居民高品质需求、提升居民收入和购买力进而促进国内消费、加速形成国内统一大市场进而提升国内循环效率;对于国际循环而言,新质生产力能够推动我国产业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攀升,帮助我国突破国外技术封锁,促进对外开放的深化和拓展新质生产力助力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面临的关键挑战包括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薄弱、制度体系不能完全适应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人才体系不能充分满足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需要,以及西方科技打压和经贸围堵对新质生产力发展和高水平国际循环形成外部阻碍。为了更好发展新质生产力助力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一是加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夯实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技术基石,二是要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坚实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产业土壤;三是要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高质量人才支撑;四是要深化国际经贸和科技合作,增强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外部动能;五是要强化体制机制改革,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高水平制度保障。
[V1] | 2025-04-24 09:48:49 | PSSXiv:202504.02990V1 | 下载全文 |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的理论逻辑与实践要求 | 2025-04-26 |
2. 部门博弈、制度同构与干部人事安排——来自地方文旅机构改革的证据 | 2025-04-25 |
3. 中国县域城乡融合发展水平测度与高质量发展效应分析 | 2025-04-25 |
4. 城乡融合背景下休闲型乡村公共空间规划研究———基于空间三元辩证理论的视角 | 2025-04-25 |
5. 中国云南与老挝跨境腐败治理比较研究:基于PDCA循环法的视角 | 2025-04-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