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区域差异是我国农地流转制度实践的重要特征,深入探析农地流转制度实践的区域差异,对于推动农地流转制度创新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功能属性-治理结构”的分析框架,比较苏南Z县和湖北S县的农地流转制度实践,分析发现,乡村工业化水平和基层治理能力的差异导致了两地农地流转制度实践的差异。在苏南乙县,高度发达的乡村工业化加速了农业劳动力的非农转移,强化了农地流转制度提升农地资源配置效率的经济功能;良好的经济条件也为基层政府和村集体提供了充足的治理资源,形成了政社共治的农地流转治理格局。在湖北S县,非农产业难以提供充足的就业机会,农地流转制度仍需具有福利供给的保障功能;薄弱的经济基础也导致基层政府和村集体治理资源乏,农地流转在社区内自发进行,形成关系治理的农地流转治理格局。因此,东部发达地区的农地流转制度创新应通过规范市场降低农地流转风险,中西部地区的农地流转制度创新应在坚持村社本位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村集体的统筹作用。
[V1] | 2025-05-01 17:27:58 | PSSXiv:202505.00007V1 | 下载全文 |
1. 数字技术赋能中国式农业现代化的必然逻辑、现实难题及推进重点 | 2025-05-01 |
2. 嵌人式发展:青年返乡创业助力乡村振兴的逻辑、困境与路径 | 2025-05-01 |
3. 陕西紫阳毛尖数字化非遗乡村振兴的实践研究 | 2025-04-22 |
4. 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农民现代生态意识重塑 | 2025-05-01 |
5. 乡村生态韧性评价与能力建设研究 | 2025-05-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