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发展新质生产力对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从系统论视角出发,基于“要素一结构一功能”三个维度构建长江经济带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测度指标体系,综合运用引入时间加权的粗糙集理论与未确知模型进行多指标综合测度,并利用Dagum基尼系数和核密度估计考察地区差异及时空演进规律。研究发现:长江经济带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总体呈上升趋势,发展水平由高到低依次为下游、中游和上游地区;地区间差异始终是总体差异的主要来源;上、中、下游地区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两极分化现象逐渐消失;除云南外的10个省份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评价等级不断提升,且呈现“东高西低、北高南低"的态势。研究结论可以为推动长江经济带新质生产力因地制宜发展提供政策参考。
[V1] | 2025-05-20 17:04:59 | PSSXiv:202505.01617V1 | 下载全文 |
1. 长三角地区“产-才-城”适配的时空演化及影响因素研究 | 2025-05-20 |
2. 长江经济带新质生产力空间关联网络结构特征及效应分析 | 2025-05-20 |
3. 低碳城市建设对生态韧性的影响效应与机制——基于低碳城市试点政策的准自然实验 | 2025-05-20 |
4. 营商环境评价对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基于“中国营商环境试评价”的准自然实验 | 2025-05-20 |
5. 数字化赋能女性创业的激发机制——基于多案例的探索性研究 | 2025-05-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