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数字经济发展对资源型城市生态效率的影响研究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区域经济学 发布时间: 2025-04-23 合作期刊: 《南都学坛》

    摘要:以全国111个资源型城市为研究样本,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实证考察数字经济发展对其生态效率的影响效应和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发展对资源型城市生态效率的提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与内生性检验后结论依旧成立;分组回归发现,数字经济发展对资源型城市生态效率的影响效应因城市发展阶段、地理区位以及规模不同表现出明显的异质性,其中,数字经济发展对于成熟型资源型城市、中西部资源型城市和中小资源型城市生态效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机制分析发现,数字经济发展通过产业结构升级和技术创新的双重途径显著提升资源型城市的生态效率。研究结论不仅拓宽了资源型城市生态效率的提升路径,也为促进资源型城市转型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经验启示。

  • 农村数字经济与农业绿色发展的耦合协调研究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发布时间: 2024-11-05 合作期刊: 《农林经济管理学报》

    摘要:基于2014—2020年中国省级样本数据测算农村数字经济和农业绿色发展水平,采用修正的耦合协调模型、Dagum基尼系数及QAP模型实证分析农村数字经济与农业绿色发展的耦合发展水平差异及其原因。结果表明:尽管农村数字经济和农业绿色发展均处于发展推进期,但目前两者并未达到最优耦合状态;农村数字经济与农业绿色发展耦合水平差异经历“缩小-平稳-增大”的过程,缩小地区间差异和地区内差异都是解决耦合不平衡的关键;政府调控水平、运输邮电水平以及外贸开放水平差异是造成各省耦合水平差异的主要原因,而科技水平的差异化有利于缩小各省耦合度的差异。据此,建议由地方政府牵头将现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入农业农村发展,打造高效高质寄递运输网络,健全农产品国内统一大市场体系,并坚持创新驱动发展。

  • 城市品牌建设与绿色经济效率——基于“ 全国文明城市” 评选的准自然实验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区域经济学 发布时间: 2024-10-29 合作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摘要:以2003—2020 年中国262 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为研究样本, 基于“全国文明城市” 评选的准自然实验, 运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剖析城市品牌建设对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效应及其内在机制。研究结果显示, 全国文明城市这一城市品牌建设能够提升绿色经济效率。在进行平行趋势检验、安慰剂检验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 研究结论依旧成立。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 全国文明城市这一城市品牌建设对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在地理区位较优、品牌依赖度较高及品牌相对稀缺的城市更加明显。机制分析结果表明, 全国文明城市这一城市品牌建设能够通过促进绿色技术创新、强化环境规制和优化产业结构升级提升绿色经济效率。研究结论为充分识别城市品牌建设效应及拓宽城市绿色经济效率提升路径提供了政策启示。

  • 深化零基预算改革:实践探索与改革思路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财政学 发布时间: 2025-02-17 合作期刊: 《学习与实践》

    摘要:预算反映政府的活动范围和方向,是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预算管理方式是否科学、精细,将直接影响资源配置与使用的有效性。与基数预算相比,零基预算具有项目选择有序、战略保障有力、支出行为有度等优势特征。而技术操作的高成本与利益协调的复杂性等实施难点,也是深化零基预算改革正在面临且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为应对难题和挑战,深化零基预算改革需围绕效率与协调,积极转变观念,夯实财力保障,加强制度建设,使预算制度更好地适应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需求。

  • 生育对夫妻时间配置的影响研究

    分类: 社会学 >> 人口学 发布时间: 2025-04-07 合作期刊: 《西北人口》

    摘要:工作时间与家务劳动时间的分配是家庭内部资源配置的关键维度,而生育是致使夫妻工作时间和家务劳动时间发生变动的重要因素。基于2020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通过匹配妻子与丈夫的数据,综合使用Tobit和IV-Tobit模型实证检验了生育状况对中国夫妻时间配置的影响。研究发现,子女数量与妻子工作时间显著负相关,与丈夫工作时间、妻子和丈夫总家务劳动时间均显著正相关,且对妻子总家务劳动时间的影响程度大于对丈夫总家务劳动时间的影响程度。当每日总家务劳动时间达到3.5小时及以上时,产生“门槛效应”,妻子会选择退出劳动力市场;当每日总家务劳动时间达到4小时及以上时,产生“门槛效应”,丈夫会选择退出劳动力市场。在低、中等与高收入家庭中或无论妻子收入是否高于丈夫收入,子女数量与妻子和丈夫的总家务劳动时间均显著正相关,且对妻子总家务劳动时间的影响程度更大。祖辈照料、幼儿园等机构提供的外源性照料均显著弱化了子女数量增加对妻子工作时间及夫妻家务劳动时间的影响。基于此,应积极倡导并实施针对妻子群体的职业发展支持计划,以弥补儿童母亲因生育而丧失的职业技能发展机会,并加大力度发展婴幼儿照护服务体系,重视隔代照料现象,发挥其在家庭支持中的积极作用,以减轻家庭的育儿负担。

  • 中国经济增长核算及仿真预测研究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国民经济学 发布时间: 2025-03-18 合作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摘要:厘清中国经济增长结构,挖掘和探索中国经济发展新动能,对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通过梳理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和相关理论,指出传统增长模型在解释体制改革如何释放生产力方面的局限性。此外,通过构建中国经济增长核算及仿真预测模型,将流动实体变量与体制变量纳入模型中,以刻画体制因素对中国经济运行系统的内生性影响。结果表明,通过进一步深化体制改革,优化土地、劳动力和资本等生产要素的市场流动性与配置效率,为提高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提供有力支撑,预计未来十五年内中国年均经济增长率可达到5.5%。这不仅为理解中国经济增长的体制因素贡献了理论视角,也为制定深化改革的政策提供了数据支持和实践参考。

  • 大数据建设赋能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研究——基于“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的准自然实验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金融学 发布时间: 2025-03-27 合作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摘要:大数据背景下,如何拓宽数字普惠金融发展路径,进而强化其作用价值,成为重要且具有深远意义的研究话题。为此,基于2011一2020年中国28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以“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为准自然实验构建双重差分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大数据建设对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具有显著促进效应,且经过反事实检验、安慰剂检验、随机性检验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旧可靠;异质性分析表明,在地级市、区位优势较好、金融结构指数高的城市组别中,大数据建设对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具有更为明显的促进效果;机制分析表明,大数据建设通过金融科技进步效应以及信任强化效应促进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文章揭示了大数据建设赋能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内在逻辑,能够为相关部门制定科学有效的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方案提供经验参照。

  • 乡村振兴与城乡融合发展的协调度及其空间相关性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发布时间: 2024-11-01 合作期刊: 《农林经济管理学报》

    摘要:基于2011—2020年中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面板数据,采用协调度模型和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法,实证分析乡村振兴与城乡融合发展的协调度及其空间相关性。结果表明:乡村振兴水平整体呈现波动式上升趋势,其空间格局具有“东高西低”的特征,且这一特征日益弱化,但南北差异不断扩大、“南高北低”的特征日渐凸显;城乡融合发展水平逐年上升,也展现出“东高西低”的空间分布特征;乡村振兴与城乡融合发展的协调度呈现稳定增长态势,其中西部地区增长速度最快,年均增长率为2.00%,东部地区增长速度最慢,年均增长率为1.07%;乡村振兴与城乡融合发展的协调度存在显著空间相关性,其中高-高聚集区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且呈现由沿海地区向内陆地区延伸的态势;低-低聚集区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区,且其空间聚集程度呈现减弱趋势;低-高聚集区主要分布在中部和东北地区。据此,建议差异化制定乡村振兴策略,构建城乡区域均衡发展体系,形成乡村振兴与城乡融合发展间科学有效的互补机制。

  • 中俄与中亚国家地缘经济联系演变及其影响因素

    分类: 地理学 >> 人文地理学 发布时间: 2024-08-05 合作期刊: 《经济地理》

    摘要:文章构建了多维度地缘经济联系强度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多边形法、向量和法和灰色关联分析法比较分析了中俄与中亚国家地缘经济联系强度演变,剖析了中俄两国与中亚国家地缘经济联系强度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中国与中亚国家地缘经济联系整体强度呈波动增长态势,俄罗斯与中亚国家地缘经济整体联系强度基本保持稳定,俄罗斯与中亚国家整体地缘经济联系强度高于中国。②地缘政治在中俄与中亚国家地缘经济联系中的作用下降,贸易和交通在中俄与中亚国家地缘经济联系中的地位上升。中国与中亚国家的地缘经济联系由贸易、交通、地缘政治共同主导逐步转为贸易和投资共同主导,俄罗斯与中亚国家地缘政治联系由旅游、贸易、地缘政治共同主导转变为贸易、旅游、交通共同主导。③中俄与中亚国家地缘经济联系强度均呈北高南低阶梯格局,但俄罗斯与哈萨克斯坦以南4国地缘经济联系强度空间格局波动起伏较大。④资源禀赋是中俄与中亚国家地缘经济联系强度演变的共同重要驱动力,中国与中亚国家地缘经济联系比俄罗斯更依赖市场规模,俄罗斯与中亚国家地缘经济联系对经济发展水平和政治稳定性比中国更为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