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逻辑谬误:美国供应链政策安全化的叙事建构

    分类: 新闻传播学 >> 传播学 发布时间: 2025-03-25 合作期刊: 《新闻与传播研究》

    摘要:近年来,美国供应链政策出现明显的安全化转向,美国政府以保护国家安全为名,出台政策扶持本土制造业,构建“去中国化”的国际供应链联盟。叙事作为一种选择性、连贯性的话语形式,有效解释了美国供应链政策安全化的社会建构过程。美国政府通过情境设置、角色塑造、情节设计、行动方案等精心编排的叙事话语,建构起关于美国供应链议题的“威胁”,给供应链这一经济议题贴上“安全标签”并引入政治议程,通过不公平竞争的叙事情节将中国塑造为“美国供应链安全的破坏者”,据此提出“去中国化”的供应链安全化政策。中国应揭露美国安全化叙事的逻辑谬误,构建去安全化的合作性叙事,加强叙事传播,扩大叙事效应,向国际社会真实、全面、客观地展示中国,以实际行动维护全球供应链的稳定。

  • 美国民主衰败的主要表现及其根源

    分类: 政治学 >> 政治学理论 发布时间: 2025-03-21 合作期刊: 《当代世界》

    摘要:近年来美国民主衰败问题引发越来越多的关注,其主要表现包括政治极化导致治理低效,府会斗争导致政策多变,司法干政导致制衡越界,选举乱象导致民主褪色,民众信心下降导致社会动荡。催生这些现象的深层原因,既源于美国宪政体系本身存在缺陷,使其在长期实践中积累了大量难以解决的积,也源于精英与平民分化、文化战争与种族问题并行、党派身份自我强化、信息产业失衡发展等政治、经济和社会向题。美国民主衰败是美国社会矛盾不断激化的产物,这不仅给美国自身带来显著冲击,也影响国际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

  • 特朗普政府对多边贸易体制的冲击及WTO的角色变化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国际贸易学 发布时间: 2025-02-27 合作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摘要:本文分析了当前WTO、自贸协定、区域化经济发展趋势与潜在战争风险,以争端解决机制为视角辨析了WTO面临的治理危机以及WTO在法制化和政治化之间寻求平衡而陷入的困境。进而梳理了特朗普及其贸易要员有关全球贸易和对华贸易的立场,指出美国政府对华挑起贸易摩擦并非意外,在可预期的未来特朗普政府将继续倾向于煽动性地执行单边贸易政策,积极诉诸贸易救济措施,推进和主导双边贸易协定,边缘化多边和诸边贸易协议。在此背景下,WTO进入角色变化的关键期,对我国而言则是争取新多边治理议题设定权和规则制定话语权的战略机遇期。

  • 美国“印太战略”下的基础设施合作及其对中国的意涵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国际贸易学 发布时间: 2024-12-19 合作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摘要:基础设施合作在美国的“印太战略”中占有重要地位。特朗普政府时期,美国国内进行制度性改革,针对印太地区发起和实施了一些基础设施合作倡议和项目,并与盟国和伙伴国合作支持印太地区第三国基础设施发展。拜登政府提出了更宏大的“重建更美好世界”倡议,并推动该倡议与“蓝点网络”倡议的连接,大力塑造高质量基础设施合作与发展的规则。美国与印太国家的基础设施合作被赋予重要的地缘经济和地缘政治竞争的内涵,将会对中国的战略利益产生重要影响。

  • 人工智能武器化与网络威慑战略的未来

    分类: 政治学 >> 国际政治 发布时间: 2024-09-24 合作期刊: 《国际安全研究》

    摘要:网络威慑是国家为应对网络空间风险和威胁而采取的战略。冷战时期核威慑路径难以有效复制至网络空间,各国战略界依据网络空间特质而推行的“定制式威慑”也遭遇各类掣肘,网络空间随之长期面临“威慑困境”。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在网络空间塑造了新的威胁与风险,其武器化态势也逐步推动网络安全领域的变革。随着相关技术持续融入网络空间安全体系,具有进攻者优势的网络空间重新具备了迈向攻防平衡的可能性,从而为威慑战略在网络空间的重新适用提供了理论契机。在由人工智能驱动的网络空间攻防平衡状态下,国家将利用拒止与惩罚两种威慑框架应对网络威胁;而在趋向网络攻防平衡的过程中,国家倾向于采取跨域威慑、纠缠威慑和去合法化威慑等方式应对不同层面的网络安全威胁。人工智能技术的武器化为网络威慑提供了新的可能性,但官僚主义、溯源政治与国际治理缺失等人为问题将长期阻碍网络空间攻防平衡状态的达成。

  • “一带一路”、中间地带与美国对华战略博弈

    分类: 政治学 >> 国际政治 发布时间: 2024-07-08 合作期刊: 《国际安全研究》

    摘要:基于争夺国际中间地带的地缘战略传统,美国将“一带一路”倡议作为对华战略博弈的重要场域。自中国提出并落实“一带一路”倡议以来,美国政府的反应策略可以划分为战略意图警惕、少边主义阻断和多边制度竞争三个阶段。美国对华竞争策略的演变逻辑集中表现为愈发强调争夺中间地带国家的重要性,以谋取第三方支持作为其“竞赢”中国的战略工具。美国对中国及其“一带一路”倡议的负面战略评估,以及美国国内外对华共识凝聚力的上升,为其对华竞争手段赋予了承诺扩大化、议题安全化和策略明晰化的特质。美方的举措破坏了国际多边合作机制的现有框架,也在美国社会层面扰乱了舆论生态和决策环境,加剧了国际安全环境中的不可控风险。跟踪分析美国针对“一带一路”倡议在中间地带展开的竞争举措,不仅能够理解中美关系的演变轨迹与发展趋势,也要求中国通过战略研判、意图传递与制度对接等路径予以应对。

  • “机会平等”鸿沟与共同体的瓦解——评帕特南《我们的孩子》

    分类: 政治学 >> 政治学理论 发布时间: 2024-04-16 合作期刊: 《中国政治学》

    摘要:“上帝面前人人平等”是美国立国的根本信念,这种平等并非结果平等,而是机会平等。“在机会平等之下,人人皆可通过自我奋斗而获得成功,追求个人自由和物质财富”,这是美国梦的灵魂; 也是时至今日,处于政治极化、贫富悬殊、社会撕裂和文化对立等多重矛盾之中的美国人仍持有的普遍共识。然而,当机会平等的现实土壤日益流失,上述信念是否还能够继续发挥美国成其为美国的共识作用?

  • 加入WTO 以来中美经贸关系 演变下的大豆贸易研究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发布时间: 2024-11-08 合作期刊: 《世界农业》

    摘要:中美大豆贸易是中美经贸的重要组成部分。自中国加入WTO 以来,中美大豆贸易深受中美经贸关系变动影响。中美经贸关系常态化下,中美大豆贸易依存度较高,中国市场对美国大豆出口的重要性和稳定性不断加强。中美经贸摩擦期间,双边大豆贸易对中美经贸摩擦紧张程度作出即时反应,一定程度上重塑了世界大豆贸易格局,但中美经贸摩擦并没有改变中美大豆贸易紧密关系。中美经贸关系止跌企稳后,新兴大豆生产国短期内仍无法撼动美国对中国进口大豆贸易的重要地位。长期来看,巴西、阿根廷与美国出口大豆将互补式满足中国大豆需求。据此,中国应维护好与美国、新兴大豆生产国的关系,减少地缘政治风险与基建落户对大豆贸易的影响;积极拓展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和自贸区国家的伙伴关系,鼓励具有国际经验的大中型企业“走出去”;完善大豆产业政策,引导和调动国内农民大豆种植积极性,增强国内大豆生产能力。

  • 21世纪以来美国农业法案的演进历程、逻辑、走势及启示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发布时间: 2024-11-08 合作期刊: 《世界农业》

    摘要:本文以21世纪以来美国农业法案的演进历程为研究对象,分析美国农业法案演进的特征、逻辑和走势,并探讨其对中国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启示.研究表明,21世纪后美国农业法案的演进历程是政府 “深度干预”阶段、 “市场导向”和福利收缩阶段、兼顾市场和 “贸易安全”阶段;利益集团的院外活动、国会两党的力量对比、当年财政的预算约束及国际政治经济环境是美国农业法案的演进逻辑;优化农业风险管理体系、控制食品和营养项目的预算支出、推动气候智慧型农业议程、增强农业供应链韧性是美国新农业法案的主要发展方向.本文提出,可借鉴美国农业政策的发展经验,从健全农业保险制度、构建营养导向型食物供给体系、加强农业资源保护、增强农业供应链韧性四个方面推动中国农业高质量发展.

  • 西方国家的现代化模式及当代困境

    分类: 理论经济学 >> 政治经济学 发布时间: 2025-04-14 合作期刊: 《前线》

    摘要:近代欧洲崛起开启了世界现代化进程,英国的工业革命带动欧洲工业化全面开花。西方率先进入工业化时代,建立起全球支配地位,形成了以资本为中心的现代化模式。由于西方在现代化的过程中扮演了领头羊的角色,“西方化”被视为现代化的代名词。西方工业社会普遍存在物质主义膨胀、经济不平等和精神贫乏等瘤疾。发展中国家必须基于自身条件,立足当前实际,才能探索出适合自己的现代化道路。

  • 特朗普2.0版联盟战略与美国联盟体系的嬗变

    分类: 政治学 >> 国际政治 发布时间: 2025-03-17 合作期刊: 《国际安全研究》

    摘要:联盟体系是美国维系全球霸权的重要支柱,也是美国外交安全政策的基石,这构成了美国联盟的内在连贯性。但美国联盟体系发展又具有周期性规律,具体表现在联盟规模、功能排序、管理方式和盛衰强弱以及由此引发的地区安全结构的变迁上。在特朗普看来,联盟体系在美国霸权护持上作用有限,美国的付出多于收益,由此联盟战略在美国国家安全战略中地位下降。正是在商人“成本—收益”思维下,特朗普对盟友收益补偿的意愿明显不足。新一届特朗普政府的联盟政策可能呈现交易式双边外交与选择性多边主义的结合,且去意识形态化和去制度化色彩浓厚。未来美国联盟内部分歧将会增多,盟友战略自主性增强,联盟体系内部凝聚力趋于下降,联盟功能趋于失调,因而美国军事政治经济一体化联盟体系可能趋于松散化和碎片化,并导致联盟体系网络化进程明显放缓。这些变化虽然意味着全球和地区战略稳定性松动、地区安全结构的稳固性下降,但有助于推动中国所主张的伙伴关系导向的国际秩序影响力超越美国的盟友关系导向的国际秩序,而美国回避新的安全承诺、对盟友“双重再保证”客观上或有利于中美之间的和平竞争。中国应利用美国联盟发展的周期性规律,推动构建稳定的地区秩序,强化周边地区安全,彰显大国责任与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