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历史学 >> 中国近现代史 发布时间: 2025-04-22 合作期刊: 《广东社会科学》
摘要:鸦片战争之后,随着商埠数量增长,条约口岸体制逐渐从东南沿海向西部内陆扩张。重庆作为西部交通枢纽和商贸重镇,立约开埠的过程尤为值得重视。1887至1889年间,英商立德乐筹资订造“固陵”号轮船,试图凭借《烟台条约》条款上溯川江,迫使重庆开埠,但商人隐瞒了“固陵”号轮船建成后动力不足的事实,欲以私利寻求英国政府支持。这一冒险计划受到英国驻华公使阻拦,甚至引发英国外交部和公使之间的矛盾。中英交涉过程中,清政府却积极调和地方抵制势力,主动以重庆开埠换取轮船罢驶。海关总税务司赫德更是在交涉中扮演了关键角色。“固陵”号计划是导致重庆开埠的直接原因。这一历史事件所呈现的华洋矛盾与央地博弈交织的情形,有助于认识晚清扩张条约口岸体制的内外动力与中国走向近代的独特过程。
分类: 历史学 >> 中国近现代史 发布时间: 2025-04-08 合作期刊: 《广东社会科学》
摘要:林家有先生是国内孙中山研究的老一辈学者中的杰出代表。自20世纪70年代末走上孙中山研究道路开始,他锐意进取,常研常新,在孙中山研究走向繁荣的过程中发挥了不可或缺的学术中坚作用。在研究的过程中,林先生以高度的学术自觉,较早对革命史范式进行突破,致力于系统性阐发孙中山的建设思想。晚年主编的《孙中山评传》,则是他奉献给学界的集大成之作。在学术交流等领域,林先生同样身体力行,成就斐然。林家有先生在孙中山研究领域的学术探索,是改革开放时期崛起的第一代学者的奋斗缩影。
分类: 历史学 >> 中国专门史 分类: 历史学 >> 中国古代史 发布时间: 2025-04-08 合作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摘要:在清王朝规定的“随时价而销售之”、官员调控的盐价原则下,雍正元年三月湖广总督杨宗仁核减湖广盐价,由此引起一场盐务风波。这场风波一方面体现于两淮巡盐御史谢赐履和湖广总督杨宗仁在政治上的纷争,进而引起清廷对湖广盐价的两度核定,另一方面则体现于两淮盐商与地方势力运作引起的汉口食盐供需失衡,盐价飞涨,盐市混乱。雍正二、三年揭发的黄叔琳定价受贿案和部议盐价受贿案显示,两淮盐商通过官商之间的金钱、人际关系对两次朝廷定价产生了实质性影响。这一系列事件揭示清代盐价的制定呈现出结合市场和行政等多种力量共同运作的机制,而政商关系在此次湖广盐价制定中具有突出意义。
分类: 历史学 发布时间: 2025-03-25 合作期刊: 《浙江学刊》
摘要:“策问”本为明清科场考试时务和经史的科举文体,然而由于殿试重楷法与乡会试偏重头场的风气,实际泛滥“空策”之风。鸦片战争前后,变革科举以求取真才、挽救时局的取向之一即为革新策问,强调应专试各种实际学问,以及容纳西学。梁启超、康有为、张之洞等人先后主张以各国政治与艺学选拔人才,由此形成“各国政治艺学策”这一新科举文体。随着新章推行,坊间反应积极,编选各类选本,供应试士子揣摩,成为一门火热的生意。就各级科举考试衡文校士的实际情形而言,新科举文体渐冲破中国文章之学的藩蓠,但也因文体之变引发科场风气浇漓的非议。“各国政治艺学策”旨在以中国固有文体容纳西学、西政及西艺,这不仅是清末科举改制艰难进程的一个缩影,而且折射出中西学相遇相融的基本面相。
分类: 历史学 >> 中国专门史 分类: 历史学 >> 中国古代史 发布时间: 2025-03-25 合作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摘要:明初山东盐区实行盐商专卖的引盐制度,盐商通过“北支”和“东支”两条路径分别向内陆和沿海地区输送盐斤,然而受环境变迁等因素的影响,沿海地区盐商不至、官盐不通。为此,明中叶,官府在沿海地区废引改票,允许灶户自产自销,食盐专卖权遂从盐商转移到盐场系统。不过票盐法下的食盐运销实际上由地方豪强所把持,他们向灶户收购盐票,并通过层级市场网络销售食盐、赚取利润。虽然明廷有意通过票盐差役化遏制地方豪强的参与,但是随后的“新行盐票”则取消了盐场系统对于盐票的垄断,任何百姓向所在州县纳银领票后,皆可在本境内运销食盐。这一重要的市场化转型,是德平县葛氏家族受盐利驱使而进行政治运作的结果,在这一历史过程中,沿海地区的票盐市场嵌入当地的政治关系网络,并受到政治权力的制约。
分类: 历史学 >> 中国古代史 发布时间: 2025-03-25 合作期刊: 《学术研究》
摘要:唐中后期出现了同时身兼节度使与宰相头衔的群体,被称之为使相。关于使相的性质,传统看法往 往将其视作虚衔,未能充分认识到其政治意义与实际权力。实际上,使相不仅在入朝时可以参与到敕牒等行政公文 的运作之中,在地方上也可以干预国之大事及邻道事务,其权力远超一般节度使,出镇为使、入朝为相才是使相的权 力本质。使相的出现不仅使朝廷多了一种拉拢安抚强藩的手段,也将部分节帅重臣纳入到国是大政的决策之中,在唐 代官制史的发展上具有重要意义。
分类: 历史学 >> 中国近现代史 发布时间: 2025-03-25 合作期刊: 《学术研究》
摘要:20 世纪初,因修筑铁路需要在广州西关相邻的黄沙坦地一带筑堤,粤汉铁路公司与地方政府、地方绅商等围绕地权、水陆交通等权益争夺扰攘多年,终由粤海关出面以搬迁黄沙鲜鱼栏,牺牲鲜鱼栏业小商人的利益,达成多方妥协,于 1923 年出台《广州市迁拆黄沙鱼栏办法》。然而搬迁过程仍一波三折,鲜鱼栏商人不断利用政府与粤汉铁路公司的矛盾寻求维护自身利益的空间,尽力拖延搬迁时间,最终政府以武力迫使黄沙鱼栏完成搬迁。持续 20 余年的事件涉及地方政府、粤汉铁路公司、鲜鱼栏业商人、地方士绅等团体组织,较为典型地反映了清末民初社会转型过程中广州政商关系的复杂性。
分类: 历史学 >> 中国近现代史 发布时间: 2025-03-25 合作期刊: 《学术研究》
摘要:《申报》作为中国本土创办较早的中文报纸,是在西学东渐影响下出现并植根于中国社会的产物,受到中国传统文化观念和西方近代办报理念的双重影响。从《申报》对杨月楼案的报道可以看出,创刊初期的《申报》在价值判断和语言文体方面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较大,但同时也受到西方思想和办报理念的影响,在中国传统社会文化土壤中孕育出了一些“近代报刊”元素。《申报》借助杨月楼案件,在为读者提供即时新闻的基础上,引导读者参与到对案件的讨论之中,将自己塑造为客观中立的公共平台,并努力建构这一公共平台的合法性与必要性,这实际上是《申报》作为一份近代报纸,对于如何办报、如何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等问题的思考。
分类: 历史学 >> 中国古代史 发布时间: 2025-03-25 合作期刊: 《学术研究》
摘要:中古谱牒具有鲜明的“时代格”。唐代柳芳说,“于时有司选举,必稽谱籍,而考其真伪”。门阀子弟的通婚亦是如此。沈约《奏弹王源》不仅是见证六朝门阀阶层内婚制的重要文献,也可据此理解门阀子弟选择通婚对象的具体凭证和过程。近世祖先的婚宦,成为有司选官或门阀通婚稽考谱籍中最核心的内容。中古谱牒虽已亡佚,但通过辑考传世文献保存的《王氏谱》《百家谱》等残篇断句,可印证近世祖先婚宦是中古谱牒记载的关键内容,而这些内容正是为六朝政府所控制和垄断的知识文化,普通士庶等闲不能寓目,否则就会出现士庶杂婚的“乱象”。北魏孝文帝令六弟娉娶华夏高门,催生崔卢李郑王婚姻集团,也是坚持士庶不婚的政治产物。在这个意义上,六朝隋唐又可称作“谱牒时代”。五代以降,中古谱牒大规模亡佚,并不意味着谱系的意义全然消失。韩琦家族近乎痴狂的追祖行为,就是一个鲜活的例证。中古谱牒的权力是政治性的、社会性的,而近世谱牒的权力则是文化性的、象征性的,后者的意义并非形同虚设。
分类: 历史学 >> 中国近现代史 发布时间: 2025-03-24 合作期刊: 《学术研究》
摘要:20世纪二三十年代,广东省开展了大规模的公路建设,构建了贯通全省的公路交通网络。官方通过订立相应法规和出让公路营运专利的方式,动员民间力量组织筑路公司或筑路委员会负责公路建设,但由此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1928—1934年番从路的建设过程中,因公路修筑与通车营运专利密切相关,沙和筑路公司和禺北筑路委员会围绕公路路线展开争议,从而改变了原先的路线设计。与此同时,由于筑路权包括公路沿线的征工、征地之权,公路沿线部分地方民众也与禺北筑路委员会争夺筑路权。番从路通车后,由于全路三个路段各自为政,各路段管理结构也在营运上展开利益的博弈。番从公路的建设及其过程中各方利益的角力,反映了近代中国公路建设的复杂面相。
分类: 历史学 >> 中国专门史 分类: 历史学 >> 中国近现代史 发布时间: 2024-09-23 合作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摘要:近代以来,受国际市场竞争等因素的影响,包括福建在内的中国茶叶贸易由盛转衰。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福建省政府为振兴茶业,从管控茶叶仓储组织入手,逐步改革茶叶运销。福建茶叶仓储组织经历从商办宁昌茶仓到官商合办福州第一茶仓,再到官办茶仓管理所的演进过程。在此进程中,原本主要经营仓储业务的茶仓,逐步增加茶叶检查、调剂金融、稽核茶税等行政职能,成为一个兼具营利组织和管理机构双重性质的组织。福建省政府借此形成独特的茶叶运销改革路径,即以管控茶叶运输与仓储为基础,开展茶叶检查与茶税稽核等工作,并逐渐介入茶业金融,这为其进一步统制茶叶运销奠定基础。
分类: 历史学 >> 中国专门史 分类: 历史学 >> 中国古代史 发布时间: 2024-09-03 合作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摘要:湘西南苗疆被纳入国家州县体系后,王朝国家面临着如何在一个无君长统属的峒苗社会推动基层治理的问题。结合史料文献与田野考察,可以发现,明中期至清前期,湘西南州县试图将通过“合款”组织起跨村寨联盟维系运转的峒苗社会“改峒为里”,即把款组织改置“苗里”。湘西南先是逐步形成了按汉苗身份划里而治,各有税则,苗田免丈、仅通过征派极低定额苗粮“以示羁縻”的苗里定例,在“改峒为里”的具体实践中,官府通过合款聚集头人,由头人口报税额登记入籍;而在款组织内部,各团寨通过承担摊派于固定“门户地”的税额,整合成“门户共当、钱粮共纳”的定额苗粮赋役征派单位。苗峒款组织逐渐转变成为兼具基层治理与赋役征派功能的“苗里”。
分类: 历史学 >> 中国古代史 发布时间: 2025-01-11 合作期刊: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义”是战国共识性的观念,侠义作为义观念的一部分,对战国义文化的维系产生了一定作用。战国时期的卿相之侠以其“弃官宠交”的观念和“急人之难”的行为赢得了华夏诸国的认可,在政治层面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布衣之侠延续了卿相之侠“弃官宠交”的核心观念,重公平正义轻政治立场,受到了社会大众的普遍追求,侠义成为一般社会层面的共同价值。侠义与宗法之义互相补充,亲亲尊尊的宗法之义作为义文化认同的官方准则,弃官宠交的侠义作为义文化认同的江湖准则,二者共同构建了战国义文化认同的历史结构,该结构对华夏族群的民族认同产生了深远影响。
分类: 历史学 >> 中国专门史 分类: 历史学 >> 中国近现代史 发布时间: 2025-04-01 合作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摘要:民国时期,吐鲁番水磨分水案的发生,除了资源匮乏以及分配方式的原因以外,还应当从水资源的公共属性出发来进行考察。为了化解公共资源的分配难题,实现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吐鲁番地方社会运用集体协作的模式,生成了习惯法之上的地方水利秩序。这些秩序包括了公共资源分配中的先占权问题,以及空间内的区域划分规则。这些规则不仅被地方民众广泛接受,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官府的肯定,成为官方审理水利纠纷的重要参考。地方与官方的互动与配合促使了地方水利秩序的生成。
分类: 社会学 >> 社会学 发布时间: 2024-12-10 合作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