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沿黄9省(区)绿色技术创新与生态保护耦合协调关系研究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区域经济学 发布时间: 2024-12-27 合作期刊: 《开发研究》

    摘要:绿色技术创新与生态保护协调发展是我国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选取沿黄9省(区)2003—2021年的数据,选用耦合协调度模型、耦合协调相对发展度、空间自相关分析及标准差椭圆法对沿黄9省(区)绿色技术创新与生态保护耦合协调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沿黄9省(区)的绿色技术创新与生态保护水平整体呈上升态势,但是整体水平偏低、二者空间分布格局差异较大。沿黄9省(区)的耦合协调等级在研究期内变化较小,且空间分异特征显著,下游省份处于中高级耦合协调等级,中上游省份处于极度失调等级。各省(区)绿色技术创新与生态保护耦合协调发展类型基本处于滞后发展阶段,研究期内并无显著变化。沿黄9省(区)的绿色技术创新与生态保护的耦合协调关系具有显著的空间正相关关系,耦合协调度在上游、下游地区提升较快,且地区间的发展差距正在逐渐缩小。因此,沿黄9省(区)下游省份应加大对绿色技术创新的支持力度,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中上游省(区)应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并发挥政府宏观调控作用,促进沿黄9省(区)绿色技术创新与生态保护协调发展。

  • 双循环背景下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对贸易成本的影响效应研究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贸易经济 发布时间: 2024-09-24 合作期刊: 《中国商论》

    摘要:当前,经济转型迈向新时代,双循环发展成为我国应对国际挑战的关键。在此背景下,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作为双循环战略的核心,成为深化内循环经济的关键一步。本文以双循环背景下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对贸易成本的影响为主题,利用2010—2021年的面板数据综合测度各地区贸易成本,并采用双重差分(DID)模型进行分析,旨在深入研究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对地区贸易成本的实质性影响。本文通过构建双重差分(DID)模型,具体关注生产成本、物流成本、信息流通效率和资金流动灵活性等方面的变化,依据模型估计结果,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对减少地区贸易成本有着显著的影响效应,且具有稳健性,这不仅有助于全面理解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对我国贸易成本的影响机制,还将为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为双循环战略的有效实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具体策略建议,以供参考。

  • 能源结构、绿色科技创新对碳减排的影响机制研究

    分类: 生态学 >> 生态管理 发布时间: 2024-09-24 合作期刊: 《中国商论》

    摘要:当前,我国面临碳排放基数较大、能源消耗主要依靠煤炭的严峻形势,碳减排的压力较重。研究表明,能源结构调整与技术创新是推进碳减排的有效途径,但现有研究缺乏能源结构、绿色科技创新以及碳减排三者之间的定量研究。本文拟构建包括4个准则层、13个指标层在内的指标体系,借助计量分析实证检验能源结构、绿色科技创新对碳减排的影响。研究发现,能源结构优化、绿色科技创新对碳排放均有抑制作用,且绿色科技创新在能源结构对碳排放的影响过程中起部分中介作用。

  • 营商环境、融资约束与企业绿色技术创新

    分类: 工商管理学 >> 会计学 发布时间: 2025-02-18 合作期刊: 《财会月刊》

    摘要:良好的营商环境有助于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与发展潜力,从而推动企业绿色发展。基于企业外部制度环境的视角,采用2010 ~ 2021 年省级层面营商环境指数与上市企业微观数据进行匹配,考察营商环境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效应与作用机制。研究发现:良好的营商环境能够促进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在使用地形起伏度作为工具变量解决内生性问题与稳健性检验后,这一结论仍然成立;异质性分析表明,营商环境对绿色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会因绿色专利类别、企业产权、企业所属行业、企业所处地区不同而存在显著差异;机制分析表明,营商环境通过缓解融资约束促进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实质性绿色技术创新与策略性绿色技术创新。基于此,各地区应着力于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以降低制度性成本,提高金融服务效率以缓解融资约束,制定绿色发展激励措施以促进企业绿色技术创新。

  • 海南自由贸易港人员进出便利化政策优化研究

    分类: 工商管理学 >> 旅游管理 发布时间: 2024-11-14 合作期刊: 《海南开放大学学报》

    摘要:建设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海南自由贸易港是国家在海南实施的重大战略选择,《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制度设计中着重强调人员自由便利进出这一政策,从对59国人员入境免签政策的实行现状入手,分别分析外国游客再入境、非59国游客入境要求、国内其他地区人员进入海南等问题,总结了海南目前人员进出便利化相关政策的利弊,并提出了政策的进一步完善建议。

  • 外商直接投资对新质生产力的多维异质性影响研究

    分类: 理论经济学 >> 世界经济 发布时间: 2025-01-06 合作期刊: 《统计与信息论坛》

    摘要: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不仅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求,也是培育国际竞争新优势的重要突破口。外商直接投资(FDI)的大量引人,带来了先进技术、充裕资金、新知识与管理经验,这需要理论与实证研究跟进,以确定其对中国新质生产力的积极推动作用。首先,构建FDI对新质生产力影响的理论分析框架,提出理论假设。随后,基于2012至2022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熵值法测度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并运用双固定面板模型实证检验FDI对新质生产力的影响及其多维异质性。结果表明,FDI显著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区域异质性分析显示,东部FDI显著促进新质生产力,中部显著抑制,西部则无显著影响;南方影响显著,而北方不显著。影响因素异质性分析显示,在人力资本高、环境规制强、市场化程度深、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大的地区,FDI对新质生产力的促进效应显著;反之,在这些因素水平较低的地区则无显著影响。“联手”效应异质性检验表明,人力资本、环境规制、市场化与知识产权保护的“强强联手”显著促进新质生产力,而其他形式的“联手”影响不显著。因此,在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过程中,应根据区域发展禀赋实施差异化引资政策,打造适合不同区域约束的引资行业和技术结构。同时,政府应制定综合性政策,促进人力资本、环境规制、市场化与知识产权的协同发展,为FDI助力新质生产力提供良好的外部支撑环境。

  • 新质生产力与产业结构升级——基于政府与市场双视角的研究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产业经济学 发布时间: 2025-04-23 合作期刊: 《西安财经大学学报》

    摘要:基于2011一2021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空间杜宾模型、面板门槛模型探究新质生产力对中国产业结构升级的驱动机制。结果表明:首先,新质生产力发展能够显著推动中国产业结构升级,且在更换被解释变量、空间权重矩阵等稳健性检验中依然显著;其次,新质生产力通过提高财政科技支出和数学创新水平,进而对产业结构升级产生积极影响;异质性检验表明,新质生产力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在东部地区具有正向显著的直接与间接效应,在中部地区仅有直接效应且呈现出积极的促进作用,而在西部与东北地区仅有间接效应较为显著;门槛效应分析表明政府干预具有双重门槛效应,并且随着政府干预程度的提升,新质生产力对产业结构升级的推动作用逐步增强,市场一体化具有单门槛效应,当市场一体化程度低于门槛值时,新质生产力对产业结构升级有显著影响,跨越门槛值时,新质生产力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促进作用将会减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