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碳达峰”与“碳中和”目标背景下内蒙古生态环境治理进路探究

    分类: 生态学 >> 生态科学 发布时间: 2025-04-07 合作期刊: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摘要:近代以来,工业文明浪潮冲击了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稳定关系,全球性环境问题随之愈演愈烈,已经成为制约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内蒙古作为祖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被称为祖国的“北大门”和首都的“护城河”,生态环境安全既关系着国家的安全稳定和健康发展,又关系到“碳达峰”与“碳中和”目标的实现。以内蒙古为考察对象,结合当下内蒙古的自然环境特征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论述在实现“碳达峰”与“碳中和”自标的时代背景下,生态环境保护刻不容缓;以内蒙古为代表的祖国北疆地区,生态环境问题突出,面临诸多挑战。提出内蒙古的环境问题治理或者环境保护的实施进路,以期构建生态文明建设新格局,积极推进“碳达峰”与“碳中和”自标的实现。

  • 生计方式转型下通婚圈变迁研究——以额尔古纳市为例

    分类: 民族学 发布时间: 2025-02-08 合作期刊: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摘要:额尔古纳是多民族聚居的区域,民族之间的交流和交往为该地区族际通婚创造了前提条件。在以单一的农牧业为生计方式的经济结构中,额尔古纳族际通婚圈以地缘性通婚圈为主,对通婚对象和通婚地域的选择往往发生在所处集体内。旅游业的发展,使额尔古纳市居民脱离了单一的农牧业而兼营旅游业和多样化产业,额尔古纳市居民增加了就业机会、提高了收入。旅游业加快了人口流动的速度,越来越多的外地居民来到额尔古纳市旅游或者经营产业,既扩展了居民的社会流动空间、打破了流动受限和交流受限的局面,也扩展了居民的交友空间。扩展后的社会流动空间和交友空间,改变了额尔古纳市居民的通婚圈,突破了传统的地域限制,通婚模式发展为跨市、跨省的远距离、跨地域族际模式。生计方式的转型在促进地区经济发展的同时,改变了当地通婚圈的范围,促进了多样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为不同民族在空间、文化、经济、社会等方面的交流交往交融搭建了桥梁。

  • 具象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价值、理路与实践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发布时间: 2025-02-01 合作期刊: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摘要: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行具象化操作,借助符号的凝练化表达、物质媒介的有效呈现、科技赋能的支持,建立动态循环机制,有效地传递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理念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凸显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内涵,引起民族情感共鸣,加深广大群众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具象化微观实践,应当深入浅出地解读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内涵,以仪式化的形式动态再现民族历史记忆,加深广大群众共享的民族情感;通过贴近广大群众的方式,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生活化实践;运用科技赋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呈现形式、拓展传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方式和途径,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入脑入心、走深走实、见行见效。

  • 人民法院解决家事纠纷的实证研究——以内蒙古自治区某市为个案

    分类: 法学 >> 诉讼法学 发布时间: 2025-01-09 合作期刊: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摘要:家事纠纷是以婚姻家庭关系为基础的纷争,包括婚姻关系、亲子关系、监护关系、收养关系、赡养关系、扶养关系、继承关系等纠纷,涉及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的调整。这类纠纷具有非理性、伦理性、私密性、公益性等显著特点。人民法院调解是解决家事纠纷的必经程序,充分体现了立法层面对家事纠纷特殊性的深刻理解和高度重视。相关部门在设置解决家事纠纷的程序时,并未严格区分家事纠纷和其他民事纠纷。随着家事纠纷日益复杂、数量日益增加,原有的解决家事纠纷机制的局限性愈发明显,存在缺乏独立的家事法庭、人民法院调解过度审判化、家事联动调解机制运作不畅等问题。公正与效率是永恒的工作主题,相关部门需要深入探索和完善家事纠纷专项解决机制。基于中国的司法实践,相关部门可以通过设立独立的家事法庭、协调人民法院调解与审判的分离和衔接、建设人民法院家事纠纷调解智库等途径,构建以调解为主导、审判为辅助的人民法院解决家事纠纷专项机制。

  • 围栏社会的兴起:制度变革、围栏建设与牧区社会转型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林业经济管理 发布时间: 2024-11-08 合作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草原牧区从游牧到定居的转型离不开草畜双承包责任制的调整。随着草场承包责任制改革,围栏已不再是简单的基础设施,更是界定牧区人地关系与相关主体关系的重要符号。人地关系的变化主要体现在牧民生计层面。在草场承包经营背景下围封牧场定居放牧成为了牧区主要的生计模式。与此同时,围栏的出现同样重新塑造着牧民彼此、牧民与集体、牧民与国家以及外来主体之间的互动关系。在此意义上可将当前的草原牧区概括为围栏社会。围栏社会中的人地关系与主体关系的转型性特征也成为进一步推进牧区振兴与共同富裕的主要背景。

  • 基于PRC-CDIO模式的高校公共关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分类: 教育学 >> 高等教育学 发布时间: 2025-03-10 合作期刊: 《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

    摘要:数字媒体时代的到来,公共关系行业发生了巨大的变革,高校的公共关系学专业建设也要适应行业发展的需要,在教育教学上做出创新改革,培养出符合市场需求的具有扎实理论基础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论文分析国内外公共关系教育的现状与挑战,通过建立公共关系实验室,探讨了PRC-CDIO(构思一设计一实施一运作)教育模式在公共关系专业中的具体应用,包括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实践平台的建设等方面的设计与实施。本文不仅为公共关系专业的实践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也对提高公共关系教育质量、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通过对PRC-CDIO模式的深人探索与实施,预期能够推动公共关系专业教育与行业实践的更紧密结合,为公共关系领域的持续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