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教育学 >> 比较教育学 发布时间: 2024-11-19 合作期刊: 《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刊》
摘要:学术诚信体系的构建需要健全学术治理机制,尤其是作为底线的学术不端 治理机制。 在制度层面,美国大学以联邦法律和政策为基础,结合学校特色,形成了学术 不端概念的文本化规范。 在实践层面,美国大学设置了治理学术不端行为的“事先预防” 和“事后惩戒”机制:开展学术诚信教育,培养师生的学术规范意识,预防学术不端行为发 生;明确组织机构,精细查处程序,强化惩戒措施及救济途径。 美国大学学术不端治理总 体呈现以联邦治理规范为制度基础、以充分保护各方合法权益为基本原则、以多元共治 为底层逻辑的治理特征,其治理经验对我国依法构建中国特色的学术治理体系具有一定 启示。
分类: 教育学 发布时间: 2024-06-28 合作期刊: 《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刊》
摘要:大学作为研究学问、追求真理的殿堂,承载着培养人才、服务社会、推动科技 进步的重要使命。 立足中国大地的行业特色型大学,建立自主可控的学科体系、学术体 系、话语体系和系统的人才培养体系,文化自信成为不可或缺的力量源泉,其核心就是树 立和贯彻特色鲜明的价值观。 行业特色型大学作为一种类型特殊的高教机构是高等教 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致力于培养具备特定行业知识和技能的高素质人才,以满足国 家经济建设和行业发展的需要,在推动行业技术进步、创新以及行业标准的制定等方面 发挥着关键作用,同时通过科研成果转化、技术咨询服务等方式,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有 力支持。 行业特色型大学作为高等教育体系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其独特的价值观体系不 仅反映了大学对行业的深刻理解和独特见解,更体现了大学的独特追求和使命。 在价值 观形成过程中,受到行业背景与大学定位、历史传统与文化积淀、社会需求与大学使命的 综合影响。 同时行业特色型大学价值观的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随着时代的变迁、 行业的发展以及大学自身的成长而不断演变和深化。
分类: 教育学 >> 高等教育学 发布时间: 2025-01-03 合作期刊: 《中国高校科技》
摘要:科技成果转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从宏观角度可以划分为成果产出与项目承接落地两个阶段。各省市由于教育科研基础、企业产业发展等情况,存在成果产出能力与承接能力的差异。因此,拆解分析各省市科技成果转化的“产能”与“承接”,构建并计算“产出承接比”指标,是进一步促进成果转化的有效路径。京津冀地区具有一定的特色和代表性,通过数据分析发现,北京“产能”与“承接”的体量均大,“产能”超过“承接”,“溢出”效应明显;天津“产能”与“承接”均有待提高,产能“外流”而“承接”不足;河北“承接”大幅高于“产能”,吸纳外省成果落地的能力较强。据此提出以下建议:差异发展,省市根据自身条件选择扩大“产能”或(及)“承接”;协同合作,在全国范围形成较为稳定的产能区与承接区;多元评价,提高各主体对“产能”“承接”等环节的重视;精细管理,建设成果转化全周期服务平台。
分类: 教育学 >> 基础教育 发布时间: 2025-03-26 合作期刊: 《创新人才教育》
摘要:在全球相互依赖与竞争加剧的时代,全球胜任力成为个体和国家发展的关键能力。美国通过顶层设计和政策引领,将全球胜任力培养纳入国家战略,特别在基础教育阶段通过课程建构和教学实施进行重点培养。美国中小学通过分层次课程设计、跨学科教学、校内外课程融合及多主体协同合作,有效融入全球胜任力教育。马里兰州蒙哥马利学区通过丰富课程和特色项目培养学生的全球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借鉴其案例,我国基础教育阶段培养学生全球胜任力方面应强化科研引领构建治理结构、依托课程建设优化资源配置、推动跨学科项目培育创新人才等。
分类: 教育学 >> 教育学原理 分类: 教育学 >> 基础教育 发布时间: 2024-11-23
摘要:教育家精神是新时代素质精良教师队伍建设的文化力量,具有共建性、生成性和个体性等特征。它不仅彰显教师群像魅力,构建身份认同,还引领行为规范。教育家精神作为群体动力,群体智慧和群体文化多维融合教师专业发展,呈现在教师生涯发展不同阶段及教师能力结构中。通过文化、实践和制度三个创生维度,提供教师群体文化具象表达路径,深度融合教育理念与真实行动,为教师发展提供政策保障与资源支持。通过群像视域下融合与创生教师专业发展,教育家精神引导教师个体成长,推动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升和教育体系的持续创新,进而为国家教育强国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分类: 教育学 >> 高等教育学 发布时间: 2024-10-06 合作期刊: 《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刊》
摘要: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实践导师和学术导师相结合的“双导师制” 是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才培养的主要特点。 本文基于院校影响力理论,利用 2021 年“中国研 究生培养质量调查项目”的调查数据,就实践导师对专业硕士研究生的能力发展影响作用 进行了实证分析。 结果发现,与没有实践导师的研究生相比,实践导师对研究生的能力发 展具有积极促进作用,且对于不同类型的能力发展影响系数存在差异;与校内实践导师相 比,来源于校外的实践导师对于研究生能力发展的促进作用更加明显;与其他学科相比,管 理学和医学专业的实践导师对于研究生能力发展的促进作用更大;在控制其他条件后,实 践导师的指导频率与研究生的能力发展之间呈现正相关关系,且实践导师对学生能力发展 的影响主要体现为在职业技能和行业知识方面的指导。 结合研究发现,文章提出要进一步 扩大实践导师来源,提升导师指导能力和促进导生互动交流等针对性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