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社会学 >> 社会学 发布时间: 2025-01-08 合作期刊: 《社会学评论》
摘要:数字技术变革推动了以风险治理为核心的制度变迁,欧盟是数字规制创新的开拓者。本文基于“国际数字生态指数”等数据,刻画了欧洲 28 国在数字风险治理领域的法律规制异同,并对影响规制异同的因素与作用机制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安全与发展是各国数字风险治理的一体两面,即便有欧盟上位法的约束,各国的数字风控规制依然呈现出“同中有异”的复杂格局。同时,以技术应用为核心的治理实践驱动了数字风控规制的形成,而规范性因素的影响并不显著。数字技术的加速发展造成了制度形成与治理实践之间的“异步困境”,并导致工业时代治理典范的“祛魅”和“规范性力量”的衰落,各国的数字规制发展更多表现为一种务实的试错性实践。
分类: 社会学 发布时间: 2025-04-07 合作期刊: 《社会学评论》
摘要:本文关注非正规就业普遍化的背景下劳动力市场中介如何组织灵活的劳动力及其影响。工作搜寻-匹配研究将劳动力市场中介视为一种市场结构要素,难以解释劳动力市场中介的复杂变化及其与非正规就业普遍化的关联。本文转向行动视角,梳理了劳动力市场中介如何通过建立劳动力招募链条、接管雇主责任义务、参与劳动者培训管理等人事服务重构雇佣关系,进而改变劳动力市场监管的组织基础,并形塑非正规就业的去正规化与正规化进程。
分类: 社会学 >> 社会学 发布时间: 2025-02-18 合作期刊: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摘要:社会成员的走失与失散现象嵌入在结构性的社会变迁中。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进程中,我国失散人口治理呈现出从风险管控向整体性治理的转型。风险管控是自上而下社会管理视角下意在达成秩序建构和维护目标所采纳的策略,其制度分工表现为公安部门主导的犯罪控制实践,以及民政部门采纳的流动限制策略。之后,伴随着多元治理概念的提出,服务型政府改革,网络公共领域的兴起,大众媒体的宣传以及个体情感价值的提升等多重变迁性力量结合在一起,推动了当代失散人口治理迈向整体性治理态势,展现出跨机构协同、公私部门联合、公共利益整合及技术理性吸纳等四个面向,由此昭示失散人口治理作为一项集体性事业的生成性及回应性。
分类: 综合学科 >> 综合学科 发布时间: 2025-01-08 合作期刊: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摘要:如果以一种反向阅读的方式来理解《金翼》这一文本,则可以通过三个问题的提出和讨论,为理解现代意义上的焦虑和抑郁问题提供另外一种视角。这种反向阅读是指把《金翼》中的人物置于20世纪前半叶的中国社会变迁史背景下,并且将其和当时学界所呈现的关于“青年”的精神气质表达相比较,以凸显出本书主角黄东林的生存状态和自我认同,并因此将其作为一个传统中国人的代表加以理解。这一对于经典文本的阅读所凸显出来的问题和对张表明,以“焦虑”和“抑郁”为代表的社会心态,与“青年”这一现代社会新出现的形象,都呈现一种现代性的气质,并且因此具有某种亲和力,也代表了现代社会的个体化倾向所产生的可能性后果。
分类: 行政管理 >> 土地资源管理 发布时间: 2024-12-27 合作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农村集体地权的界定和治理是当前乡村振兴与城乡融合发展的核心议题之。本文尝试在“产权的社会视角”基础上做进一步拓展,以阐明当代中国农村集体地权界定实践的理论逻辑。通过对珠三角地区两个相邻制造业重镇推行村级工业园改造政策过程中形成的“基层村庄主导的多元化产权形式"和“地方政府主导的单一化产权形式”两种地权界定结果差异的比较案例分析,本文认为,首先,地方政府与基层村庄围绕集体土地产权界定的博弈结果受到国家治理结构和村庄社会结构的影响。在地方分权的国家治理结构下,集体地权的界定结果取决于村庄社会结构的差异并通过呼吁机制发挥作用。其次,地方政府能够通过正式制度的调整形塑村庄治理结构,由此强化或削弱基层村庄的集体行动能力,最终对集体地权界定结果产生持续性的影响。最后,在城乡融合发展的政策背景下,东部发达地区应该更加尊重村集体和村民的土地权益,积极探索地方政府与村集体合作开展土地开发的新机制。
分类: 社会学 >> 社会学 发布时间: 2024-11-26 合作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沃尔夫是人类学政治经济学派的代表人物,亦可称之为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历史人类学家。他以南美、中欧等地田野材料,重点讨论了农民定义、农村类型、农民的结合与阶级划分以及农民革命等问题,从知识传统和方法论运用上都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特点,例如关注人类社会演化的宏观历史,采用生产、商品和世界市场等概念解构乡民社会,坚持普遍联系与发展观等等。这一研究进路中,他与沃勒斯坦、弗兰克等人对话,也给西敏司、斯科特等人极大启发,同时还招致了萨林斯等人的批评。总之,沃尔夫的农民研究影响深远,对其梳理也意义重大。
分类: 社会学 >> 人类学 发布时间: 2024-11-25 合作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本文讨论“日常语言视角实在论”这一人类学本体论的进路。对这一进路的介绍从近年来有关中国社会学本土化的争论开始。本文提出金岳霖的常识实在论与日常语言视角实在论人类学有内在契合,并对金岳霖的核心概念“势”与地势本体视角的关联进行论述。本文还对潘光旦的“位育论”与日常语言视角实在论的关联进行讨论。
分类: 社会学 >> 人口学 发布时间: 2024-11-25 合作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农村老龄化的加剧给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巨大冲击和挑战。《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把“大力推进农村互助养老服务”作为补齐民生短板、实现新阶段社会高质量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环节。本文以“增能”理论为视角,基于农村养老需求,描述和分析了x县水村和清村养老服务改革的实践,并从水村案例中总结出“共振式增能”的新型共同体构建模式,从而为农村养老提供新思路。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发布时间: 2024-11-25 合作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在针对适度规模经营的研究中,经济学家往往关注土地细碎化、技术效率以及机械化程度的影响。但是,随着中国城镇化的推进,农村大量劳动力转移,农业呈现兼业化的趋势,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结构也发生巨大变化。在此背景下,劳动力因素对适度规模经营的限制性作用逐渐凸显出来。通过对中部地区三个水稻种植户的案例研究发现,在当前农村劳动力供给不足的背景下,劳动力因素已经对水稻适度规模经营产生了限制作用。其具体表现为,在不能由机械替代劳动力的环节,能够雇佣到的劳动力数量决定了生产规模,而组织管理劳动力的方式是降低生产成本的关键。
分类: 社会学 >> 社会学 发布时间: 2024-11-15 合作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对于中国传统的契约,学界已经有了众多的讨论。不过,很多研究忽略了中国传统“契约”本身独特的意义,而将活卖、找价等理解为非常规的特殊现象。本文通过对中国传统田地买卖中的“摘留”习惯的研究,利用历代的契约以及巴县档案中的史料,总结出“摘留”习惯所具有的三个特征,即普遍存在、内容形式多样以及与契约链的密切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指出,传统中国社会中契约以及契约链的根本在于背后的人情关系与人际关系网,而“摘留”正是这一人情关系的最显著体现。同时,传统政府的认证与裁断,也是基于这一人际关系网而起作用。这一研究对理解当下的中国农村社会,也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分类: 社会学 >> 人口学 发布时间: 2024-11-01 合作期刊: 《西北人口》
摘要:近年来,美国西语裔/拉美裔依托高人口增长率,取代非裔黑人成为美国最大的少数族裔,推动美国社会、文化、政治面貌发生根本性变迁。从国别人口学和国际政治学的角度出发,基于美国人口普查数据与总统大选民调数据,分析西语裔/拉美裔人口结构性变动及其政治影响力,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证价值。研究结果发现,近40年来拉美裔人口规模持续稳定扩大,未来也将保持较高增速,正成为美国人口及少数族裔增长的首要动力。然而,拉美裔人口力量与政治声量存在明显错位,主要表现在政治参与和政治立场两个层面:一方面,受人口要素结构和社会经济特征的作用,拉美裔参与选举政治的资格不足、意愿较低,且集中居住在特定选区,选民力量没能实现与人口规模的同步增长,严重影响其作为少数族裔的政治表达力量;另一方面,拉美裔涵盖子族裔众多,党派立场相异甚至对立,且群体内部呈现出鲜明的代际差异,族裔身份和政治取向比较模糊,没能形成类似其他少数族裔的归属意识和政治团结,造成政治声量的进一步分散。因此,从政治参与和政治立场两个方面可以发现,拉美裔的影响力和影响方向仍处于变动之中,其在美国选举政治中的角色表征正是人口要素与政治行为叠加的结果,探讨其政治力量与人口规模不匹配的深层原因,体现出国别人口学视角重要的研究价值。
分类: 社会学 >> 社会学 发布时间: 2024-11-25 合作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农村养老制度设计是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党和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农村养老问题,并从顶层制度设计的角度积极应对农村人口老龄化。进入新时代以来,农村人口老龄化呈现出基数大、速度加快、城乡倒置、家庭空巢化加剧、女性老人占比高、未富先老等新特征。研究发现,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养老制度设计和政策变迁经历了萌芽、起步、发展、推进和形塑五个特点明显的不同阶段;农村养老制度设计在构想、法制法规体系、养老保障等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并初显成效。不过,农村养老制度设计在超前应对、城乡分治、政策碎片化、多元主体参与等方面仍然存在明显的短板。今后农村养老制度设计应在创新思路的基础上,重点在超前应对、关注重点群体、加大财政投入、构建多元主体、推动专业化服务方面做好整体框架设计。
分类: 社会学 >> 社会学 发布时间: 2025-01-08 合作期刊: 《社会学评论》
摘要:既有劳动过程理论范式下的研究多将平台视为升级版的生产组织。本文基于两家代驾平台的比较研究发现,平台正是通过对劳动者市场生计不确定性的操纵,提升劳动过程的治理效能,有效化解资本面临的劳动力产出不确定性。一方面,平台基于劳动者日常工作表现进行派单倾斜,让劳动者在一次次获取订单的过程中持续性地内化平台规则;另一方面,平台凭借对市场生计的垄断制定更为严格的管理方式,劳动者为获取更有保障的生计,不得不选择让渡自主空间、顺从管理。本文主张,应回到马克思关于资本循环过程的整体论述,基于平台横跨生产与流通阶段、集不同资本形态于一体的特质,对既有的劳动过程理论分析框架进行修正。
分类: 社会学 发布时间: 2024-11-08 合作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随着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战略的稳步推进,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正处于建设农业强国、统筹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阶段。2022年、2023年的中国社会学年会第六届、第七届农业社会学论坛分别以“城乡融合与农业农村现代化”“农业强国与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为主题,从农业社会学视角出发,直面建设农业强国,推进城乡融合发展过程中的小农户与现代大市场、作物特性与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农业生态、粮食安全与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农民主体性与乡村建设发展、家庭经营与乡土社会底蕴等议题,回应理论与实践呼唤,展现农业社会学的品格、知识与关怀。
分类: 社会学 发布时间: 2025-03-26 合作期刊: 《浙江学刊》
摘要:费孝通和梁漱溟两位先生曾经分别以不同词汇表述了一个内涵高度一致的观点,即中国社会的人际关系结构是以“差序格局”或“伦理关系”类型为主,西方社会则是以“团体格局”或“集团生活”为主的。但大量来自人类学和文献的事例表明,情况并非如此简单。无论是在传统或现代西方社会中,“差序格局”在人际关系中实际上也都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结构形态。因此,西方社会结构并非单纯只是以“团体格局”或“集团生活”形态为主的。无论是在古代还是在现代的西方社会中,“差序格局”都是其社会结构的一种基本形态,只不过现代西方社会存在的“差序格局”与中西传统社会亲属关系里存在的“差序格局”之间有着一些特定区别而已。
分类: 社会学 >> 人口学 发布时间: 2024-12-24 合作期刊: 《西北人口》
摘要:伴随着大健康观的普及,国民的死亡质量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而不同群体之间死亡质量不平等的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为了更深入地探究痛苦死亡风险在老年群体中的分布情况,研究基于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CLHLS)2005至2018年四个阶段的死亡老年人数据,运用描述统计和Mlogit回归模型,从个体、家庭和社会三个层次细致分析社会经济因素对老年人死亡质量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不同社会经济背景的老年人死亡质量存在显著差异:在控制其他因素的情况下,受教育程度越低、家庭经济条件越差的老年人痛苦离世的概率越大。家庭收入水平的提高虽然可以降低老年人“痛苦”死亡的可能性,但更强支付能力所带来的过度医疗风险亦会降低其“安详”离世的可能性。从地域差别来看,相比农村和西部地区的老年人,生活在城市和中东部地区的老年人死亡质量更优。最后,从年龄的弥合效应而言,死亡年龄推迟仅能缩小不同社会经济背景老年人痛苦死亡的概率差异,而无法缩减其安详离世的可能性差异。为此,建议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基层单位形成合力,共同弥合临终照料资源的分布差距,让更多弱势老年人亦得以善终。
分类: 社会学 >> 人口学 发布时间: 2024-11-08 合作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农村劳动力作为乡村最具能动性的生产要素和乡村振兴战略的最大利益需求者,其年龄结构的变动趋势关系农业劳动生产率的高低和乡村治理的有效性。研究发现,当前农村劳动力老化的绝对水平和相对增速均高于城镇,未来30 年农村劳动力供给将继续呈现年龄结构断层的发展轨迹,劳动力老化水平始终超出40%的临界值;在空间特征上呈现出非均衡分布的特点,存在区域和省际差异。农村劳动力老化水平急速提升源于,劳动力乡城转移的年龄选择性带来的农村大龄劳动力相对增多和老龄化城乡倒置现象加剧背景下农村老年人口抚养比大幅上升,而这将逐渐打破原有的农业生产要素分配格局和乡村社会治理结构,势必对农业经济活动和农村社会系统产生深层次影响。基于此,本文提出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有效应对农村劳动力老化的路径选择,以提高乡村人力资本质量和发挥农村社会主体的主动性。
分类: 社会学 >> 社会工作 发布时间: 2025-04-07 合作期刊: 《社会建设》
摘要:数字不平等如何在微观互动中生成,又与现实生活中的不平等格局呈现何种联系,目前缺乏清晰的理论框架予以回答。“叙事资本”概念可以对此作出解释,作为数字资本的一种亚型,它将虚拟社区中完整的文本叙述作为研究单位,结合布迪厄的资本理论,有利于考察虚拟社区中不平等的微观生成机制。通过研究豆瓣社区“逆社会时钟小组”的案例可以得出如下结论:首先,数字不平等的本质在于数字资本的分布不均,行动者的数字型文化资本直接影响其聚集、交换各类社区资源的能力;第二,数字不平等映射现实不平等的格局,充沛的现实资本是行动者获取数字型文化资本、取得社区优势的核心因素;第三,数字不平等再生产现实不平等格局,数字型文化资本在自身增殖的过程中,能够促进现实资本的增长,同时强化数字与现实场域的不平等格局。
分类: 社会学 >> 人口学 发布时间: 2024-11-15 合作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基于老龄健康理论研究最新文献,使用分层模型和CLHLS2018年数据探究农村老年人健康老龄化影响机理,并讨论乡村振兴背景下如何促进中国农村健康老龄化。实证结果显示,农村老年人健康老龄化受到个体内在因素和外在环境因素共同影响。个体内在因素主要包括农村老年人的流行病学因素、社会经济地位、生活方式及累积因素;而外在环境因素中除家庭环境和社区环境外,城乡发展不平衡和老龄政策也是重要形塑因素。研究认为,应通过加强农村老龄健康促进顶层设计、提升农村老年人内在能力、补齐农村民生短板及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来推进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健康老龄化目标的实现。
分类: 社会学 发布时间: 2025-03-26 合作期刊: 《人口与社会》
摘要:[摘要]祖辈是孙辈照顾的重要人力资源。根据英国人口增长情况,特别是儿童数量变化的特点,推算英国祖辈数量,阐明助祖政策可能影响的人群规模。同时采用文献法,从英国政府发布的官方信息中搜寻、梳理助祖政策。研究发现,英国的助祖政策虽然项数不多,但实际作用效果较好。这些政策多嵌于育儿政策中,政策实施过程中政府出资少,相关权利及获得的优惠可在家庭中实现代际转移。这些政策一方面使祖辈获得支持,缓解了子代的育儿压力;另一方面又促进了代际交流并加强了两代人相互支持的力度。相关政策为中国生育支持政策的制定和优化提供了一定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