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教育学 >> 学前教育学 发布时间: 2025-03-25
摘要:学生在经验更新的体验过程中,往往会遇到一个间断性的阶段,尽管这个阶段可能会给学生带来认知上的问题,但同时也在激发学生的主体性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为幼小衔接这一经验过渡阶段赋予了独特的教育价值。经验中的间断性对学习者主体性发展的价值的理论基础在于赫尔巴特的可塑性教育与教化、杜威的经验成长和反思式探究。这种价值在教学实践中可以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自发提问和支持反思性探究的教育模式来体现。经验中的简断性对幼小衔接的启示包括:幼儿教师避免提前预设“小学化”的知识,小学教师采用儿童视角的方法来激发和把握儿童的自发性问题;通过幼小联合教研的方式,协助小学教师回顾儿童在幼儿园阶段已有的经验,引导反思性探究的实践;创造一种教育文化,将经验中的间断性阶段视为解决幼小衔接过渡危机的积极阶段。这些策略不仅能够解决幼小衔接中的认知问题,还有助于培养儿童主体性,实现教育的可持续性发展目标,为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分类: 教育学 >> 基础教育 发布时间: 2025-03-25 合作期刊: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摘要:以新公共治理理论为指导,实现小学劳动教育由“管理”向“治理”的跃迁,是基础教育治理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有助于提升学校劳动教育的育人效果。运用混合研究范式,以福州市6所小学为研究对象展开调查,分析当前小学劳动教育管理变革的实然困境,并在此基础上从管理队伍、网络结构、交流平台与理念宣传等四个方面提出小学劳动教育管理破解之道。
分类: 教育学 >> 基础教育 发布时间: 2025-02-14 合作期刊: 《中小学管理》
摘要:校园生活是育人的重要载体。面对当前校园生活中存在的封闭、紧张、课程化、同质化等问题,需要对校园生活的内涵和价值进行再认,在此基础上通过盘活整合资源、让渡管理权限、推进评价转型等路径重构校园生活,使学生从中感受学习的价值和生命的意义,过一种完整幸福的教育生活。
分类: 教育学 发布时间: 2024-06-28 合作期刊: 《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刊》
摘要:现代大学书院是我国高等教育特色化发展的新型教育模式。 这一新型模式 在初步探索阶段虽已取得一定成果,但仍然存在形式化发展、内核精神迷失、发展定位模 糊等现实问题,疑似陷入“熵增”发展困境。 以熊十力、马一浮、张君劢、钱穆为代表的新 儒家学者从我国近代文化危机出发,以复兴书院为教育手段,高扬人文主义教育思想,通 过哲学思考勠力于现代大学书院建设。 研究通过考察其复兴书院的宝贵经验,从本体论 维度塑就内核精神,从文化论维度建设文化氛围,从制度论维度推动顶层制度设计,从知 识论维度完善教育内容,从方法论维度构建学问之道,为现代大学书院“熵减”发展理路 提供镜鉴之思,力促实现传统文化传扬、书院育人、高等教育特色化发展等目标。
分类: 教育学 >> 基础教育 发布时间: 2024-11-23 合作期刊: 《中小学管理》
摘要:校长身兼教育者、管理者、领导者等多重角色,倘若善于表达,讲话充满魅力,不仅可以有效化解舆论危机,而且有利于自身形象的塑造和学校影响力的提升。校长讲话的魅力源于其自信的态度、真诚的表达、良好的思维品质与个人修养,以及智慧与责任担当。校长提高讲话的魅力并非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付出时间和努力,尤其要对自己所讲的话有一种自我觉察和深度反思。
分类: 教育学 >> 学前教育学 发布时间: 2024-10-06 合作期刊: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摘要:幼小衔接是儿童适应社会与未来发展的必经环节,儿童发展是确保幼小衔接优质有效的核心因素。从应然角度分析幼小衔接与儿童发展的关系样态,认为儿童发展是幼小衔接过程的核心,而幼小衔接是儿童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对当前幼小衔接的实然样态加以审视,发现存在儿童主体失位、远近视角失衡、儿童准备失度等问题,应从珍视儿童的发展积淀、坚定儿童的发展导向、支持儿童的发展可能三个方面,构建适宜儿童发展的幼小衔接友好生态。
分类: 教育学 >> 高等教育学 发布时间: 2025-04-11 合作期刊: 《民族高等教育研究》
摘要:从教育生态学视角来看,加快推进民族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有着教育、技术与多元主体同向而行的民族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内在机理,势在必行且纷繁复杂,虽已起步但仍在生态理念、生态链条、生态适应、生态危机等多重维度上存有生态困境。未来推进民族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需顺应时代发展潮流,以教育生态学为指导,深化对民族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发展背后逻辑的理性认知,观念层面上革新生态理念,撬动民族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高质量发展;制度层面上找准生态定位,重构民族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生态新体系;主体层面上激发能动活力,增强民族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推拉合力;环境层面上打通生态链条,促进民族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动态平衡,从而实现技术与民族高等教育生态系统深度融合,重塑民族高等教育数字化新生态。
分类: 教育学 >> 职业技术教育学 发布时间: 2024-05-15 合作期刊: 《教育研究》
摘要:党的二十大报告把职普融通提升为国家重大教育改革项目。落实职普融通,首先要定义其性质。职普融通问题的关键分歧点在于它是手段还是目的。影响教育体系形成的关键因素是人类的技术。技术影响职业之间的关系,进而影响教育之间的关系。技术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即工匠技术阶段、机械技术阶段和人工智能技术阶段。智能化技术促使职业之间的关系由科层化转变为扁平化、网络化、融合化,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融合成为当前教育体系发展的基本趋势。目前我国的教育体系是在机械技术时代建立的,随着经济社会步入智能化时代,职普融通已成为教育体系改革不能回避的重大课题。职普融通达到理想状态是远期目标,当前的改革目标应更具现实性。职普融通教育体系改革要坚持职业教育类型定位这一前提,形成立体化的多层次融通体系,并把增强职业教育的教育性和选择性作为重点。职普融通的实践框架可从课程互设、学校互融、学制互通三个层面进行设计。这三个层面虽然在复杂性上呈递进关系,但改革实践可从任意一个层面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