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社会学 发布时间: 2025-02-20 合作期刊: 《社会建设》
摘要:尽管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已被纳入儿童福利保障体系,但其依然面临亲情缺失。从角色经验、角色领会和角色实践三个维度,分析事实无人抚养儿童陪伴志愿者的“社会父母”角色扮演,发现“社会父母”角色扮演是一个复杂情感劳动过程;“社会父母”与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建立起类似亲子依恋的关系,弥补了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的亲情缺失,利于其社会性发展;由于陪伴服务的短期性、项目式和私域化,“社会父母”不能实现持续的情感替代,会造成二次伤害以及过度依赖。因此,按照一定标准理性地而非情绪化地选择性协调预期角色、规范角色和情境角色,有助于“社会父母”角色持续;“父母”社会化和情感社会化的认知—行动—反馈—修正循环验证过程,对于提高事实无人抚养儿童陪伴服务的质量和持久度至关重要。
分类: 教育学 >> 教育学原理 发布时间: 2024-11-23 合作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扶志”一直是世界各国教育扶贫的重要议题。本研究以社会关系网络的建立与运行机制为核心关切,借助布迪厄的建构结构主义理论分析中国精准扶贫政策对贫困人口教育惯习的影响,讨论扶贫政策在激发贫困人口内生动力中的作用。以中国西部地区的典型村落H为样本,通过目的性抽样选取该村落3户家庭为研究对象,发现:政策为跨阶层社会关系网络的建构提供了可能,后者可以带动贫困家庭教育惯习的转变,进而增强其子代在教育竞争中的筹码。但网络的建立并非随机,其强弱受交往双方特征的影响。干部是网络建立过程中主动的个体,其资本和情感的投入皆对网络建立有帮助。最后,本研究的结论拓展了布迪厄理论中对于惯习开放性的讨论,并为更好的贯彻落实精准教育扶贫政策提供建议。
分类: 公共管理学 >> 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 发布时间: 2025-03-26 合作期刊: 《浙江学刊》
摘要:建立分级诊疗体系是形成合理就医秩序、优化医疗资源配置、缓解“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重要途径,也是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内容。医保政策推进分级诊疗的作用机理主要体现在其能够对医药服务的需求侧和供给侧产生激励、约束和引导作用,实现从“被动支付”向“主动挑选”转变。具体而言,医保能够利用差别化的待遇报销机制和门诊选点机制引导需求侧形成合理就医秩序;通过门诊共济保障机制、医保支付机制及基层用药保障机制,能够推动供给侧优化资源配置,调节医疗卫生资源的结构和流向。结合东莞市医保门诊统筹改革的案例,本文认为落实基层首诊是分级诊疗体系建设的突破口,建立并完善医保门诊共济保障制度为推进基层首诊提供了抓手和契机。与此同时,以医保支付方式“精细化”改革促进整合型医疗服务体系建设,以“三医”协同发展实现改革整体推进,也是医保助推分级诊疗的综合改革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