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的立法模式研究

    分类: 法学 >> 法学理论 发布时间: 2025-04-02 合作期刊: 《广东社会科学》

    摘要: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是我国对双碳目标提出的权威政策部署。当前双碳领域存在着法治话语薄弱的状况,国家立法呈现碎片化特征,繁多的地方立法存在效力诘问。基于政策系统与法律系统的话语表达差异及二者的双向互动关系,双碳目标的深入推进要求将“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这一政策话语转化为法治话语。经由作为政策话语与法治话语连接点的立法模式,“积极推进”即为从当前的分散式立法模式转向综合式立法模式;“稳妥推进”蕴含了从单一式立法模式到协同式立法模式的转换。具体而言,在综合式立法模式之下,双碳基础性法律的名称应为“碳达峰碳中和促进法”,该法具体条文设计应关注公主体与私主体权利义务的双向建构;在协同式立法模式之下,国家要对现有双碳相关立法进行法律清理以实现内部协调,地方要促进双碳专门立法与相关立法的协同创新。

  • 良好政治生态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分类: 政治学 >> 政治学理论 发布时间: 2025-03-11 合作期刊: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党。中国共产党必须以高度的责任心和紧迫感,把政治生态建设作为党建工作的重点,并采取有效措施持续加强和改善,才能为实现党的历史使命提供有力保障。通过对政治生态内涵架构、评价指标及其要素的考量和分析,制定科学规范有效的评价指标体系,再根据具体的评价指标体系进行量化诊断,得到定量化的评价结果,推进政治生态建设规范化、科学化,从而提升政治生活的质量。从实践层面修复和优化政治生态,能够规范和影响广大党员于部的价值取向和政治行为,并通过传递效应进而提高整个社会生态的质量,从而达到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的目的。

  • 家庭照顾责任对城镇青年女性劳动参与的影响——来自 CFPS 的证据

    分类: 社会学 >> 社会学 发布时间: 2024-10-14 合作期刊: 《广东青年研究》

    摘要:本文基于2016年和 2018 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研究采用混合 logit 回归和 Fairlie 分解的方法,实证分析城镇青年女性的家庭照顾责任对劳动参与决策的影响。研究发现,家庭照顾责任对城镇青年女性劳动参与的影响整体表现为替代效应,且影响具有长期性。家务劳动和白天负责照顾子女显著降低城镇青年女性劳动参与的可能性,但仅晚上负责照顾子女对就业有促进作用,照顾父母的影响不显著。在分子女数量、分文化程度、分家庭收入水平和分城镇化水平的考察中,家庭照顾责任的影响存在群体异质性。城镇青年女性的劳动参与率显著低于青年男性,两性劳动参与率的差异主要源于其承担家庭照顾责任的差别。趋于传统的性别角色观念会弱化晚上负责照顾子女的城镇青年女性劳动参与的可能性。

  • 习近平文化思想视域下乡村文化振兴的价值意义与实践路径

    分类: 社会学 >> 社会学 发布时间: 2024-12-16 合作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习近平文化思想是乡村文化振兴的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乡村振兴铸魂,提升乡村文化振兴的视野和格局,坚持目标导向、宗旨导向和创新导向,从更高的哲学站位和更深的历史逻辑推进乡村文化振兴,为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筑牢强大思想保障。乡村文化振兴在乡村振兴全局工作中居于突出位置,贯穿乡村振兴全维度全过程,是各维度的黏合剂与动力源,对于引领保障乡村全面振兴具有重要的价值意义,是新业态发展的重要支点、新农人培育的内在需求、新农村生活的关键因素、新乡风构建的重要力量。新时代乡村文化振兴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引,立足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本质特征和历史方位,以文化产业升级为引擎,培育文化新质生产力;以文化主体培育为根本,提振农村精神风貌;以文化空间构建为重点,促进和美乡村建设;以文化机制建设为关键,提升乡村治理效能。将文化振兴融入乡村振兴各领域全过程,增进乡民文化自信与自觉,推进优秀乡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服务促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和农民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