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发布时间: 2025-04-03 合作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摘要:在农业女性化的趋势下,农产品电商模式和布局优化有助于提升女性劳动的内生动力和劳动参与绩效。文章基于10个省份2014年至2020年13068户农村女性的跟踪数据,构建倾向得分匹配下的内生扩展双重差分和溢出双重差分模型,验证电商参与对女性劳动绩效的影响和溢出机制。结果表明:农产品电商参与显著提升了农村女性的劳动收入和占比,对单位时间劳动报酬影响不显著;农产品电商参与对女性劳动增收存在溢出效应,未参与家庭电商的女性能够从社会距离适中的参与家庭处获得最大的区域电商模式红利。因此,应借助电商产销优势激励女性劳动参与,鼓励各类企业针对女性技能优势开发通勤劳动岗位并提高时薪标准,推进农村电商社会网络特色共享和良性发展。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贸易经济 发布时间: 2025-03-27 合作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摘要:跨境电商综试区是我国通过区域先行先试推动高水平开放的重要体现,也是结合新发展格局推进数字贸易的有效路径,科学评估跨境电商综试区的贸易影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基于2010一2020年中国城市面板数据,将设立跨境电商综试区作为一项准自然实验,利用双重差分法检验了跨境电商综试区设立的贸易促进效应,得到如下结论:首先,跨境电商综试区的设立显著扩大了城市的进出口规模,该结论在经过多种稳健性检验之后仍然成立。其次,城市物流体系完善、信息化建设推进以及跨境贸易企业集聚,是跨境电商综试区促进贸易发展的重要机制。最后,异质性分析显示,跨境电商综试区对于经济基础较弱和内陆城市的贸易促进效应更加明显,具有包容性增长效应。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贸易经济 发布时间: 2025-03-27 合作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摘要:农产品电商具有农业经营改善和农户福利提升的积极作用,在电商参与模式下识别和预测农产品短期经营风险有助于农户家庭主动管理和积极干预电商嵌入结构,也可为区域电商布局优化提供理论依据和预警方案。文章以江苏省3755户家庭梨果种植户为样本,采集种植投入、电商交易和借贷保险等电子台账大数据,对比分析线性计量模型、一维非线性机器学习模型和二维深度学习模型对农产品短期经营风险结果和风险决策的预测能力。结果表明,电子台账大数据包含预测农产品短期经营风险的信息含量,基于特征灰度的二维卷积神经网络具有精准而稳定的预测能力,电商交易的预测信息含量高于种植投入和借贷保险且三者相互印证。在此基础上,从电商数据规范、台账软件升级、电商咨询建设和数字平台管理角度提出建议。
分类: 社会学 发布时间: 2025-03-26 合作期刊: 《人口与社会》
摘要:[摘要]为0~3岁婴幼儿提供普惠优质的托育服务是我国生育配套支持的重要内容。基于江苏婴幼儿家长托育服务使用现状及需求调查数据研究发现:婴幼儿家庭托育服务需求较高,但实际利用率较低;家庭在选择托育机构时最关注地理位置,对公办托育机构需求大;当前托育服务费用函需优化;托育服务供需相互影响,供给难以满足需求。此外,个体特征、家庭特征和托育服务使用情况对托育需求存在显著影响,其中,女性、家中长辈和有再生育意愿者对托育服务的需求更高。建议应在政府主导下,加强多方协作,合理布局托育机构,提升托育服务能力;同时,发展“托幼融合”“保教结合”的普惠托育服务模式,提高托育服务利用率。
分类: 工商管理学 >> 技术经济及管理 发布时间: 2025-01-02 合作期刊: 《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劳动经济学 发布时间: 2024-12-18 合作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摘要:基于 2017-2021年企业工商注册信息数据,在构造城市一年度层面创业活跃度指标的基础上,系统考察优化城市营商环境对创业活跃度的影响。研究发现:优化营商环境能显著提升创业活跃度,且作用效果表现为“市场环境>法治环境>人文环境>政务环境”。机制检验表明,优化营商环境通过吸引外来投资、提高政府效率、推动技术创新三条路径提升创业活跃度。此外,优化营商环境能更具靶向性地促进创业文化氛围度较弱、政府创业关注度较低和科教资源丰裕度较少的地区创业活跃度提升。空间计量分析表明,营商环境的改善不仅有利于促进本地创业活跃度提升,还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研究结论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提升城市创业活力提供新的经验证据。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国民经济学 发布时间: 2024-09-14 合作期刊: 《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国民经济学 发布时间: 2024-09-14 合作期刊: 《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分类: 社会学 >> 人口学 发布时间: 2024-05-14 合作期刊: 《人口与社会》
摘要:农村电商发展已经成为推动农民持续增收、释放农村内需潜力和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 路径。 基于 2014—2020 年农村家庭追踪调查数据,以农户电商参与为准自然实验,实证检验农户电商 参与对家庭消费升级的影响,并探讨农村女性劳动参与的中介作用以及异质性。 研究发现:农户电商 参与能够显著促进家庭消费升级且通过提高农村女性劳动参与水平促进家庭消费升级;农户电商参与 对性别观念传统的家庭以及受教育程度高、非农工作时间长、能力强、收入高的农村女性所在家庭消费 升级的促进效应更明显。 据此提出大力开展数字乡村建设、完善农村电商生态以及赋能农村女性参与 电商等建议。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金融学 发布时间: 2024-05-27 合作期刊: 《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数字金融依托数字技术突破了就业的时空限制,衍生出许多非标准化的新就业形态,对就业市场产生了深远影响。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的数据,实证检验数字金融发展对居民就业的影响。研究表明,数字金融发展对居民就业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产业结构和创业是数字金融发展影响就业的重要因素。异质性分析发现,数字金融发展促进了经济发展程度较低地区和受传统金融排斥群体的就业,居民金融素养在数字金融发展促进就业过程中起着正向调节作用。因此,可以通过发挥数字金融优势,支持平台经济发展,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和创业等,促进居民就业。
分类: 社会学 >> 人口学 发布时间: 2025-03-25 合作期刊: 《人口与社会》
摘要:[摘要]基于2014一2018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分析住房支出压力对流动人口定居意愿的影响,并探讨数字普惠金融在其中起到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住房支出压力对于流动人口定居意愿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而数字普惠金融能够有效弱化这种负向影响,其内在机制体现为家庭流动性约束。异质性分析表明,这种影响效应在受教育程度较低、40岁及以下、男性、农业户口以及省内流动人口中更为突出。进一步分析发现,对于当前在城市暂无定居意愿的流动人口而言,数字普惠金融存在明显的“挽留效应”,此外,数字普惠金融发展过程中存在着“数字鸿沟”问题。要多措并举提升流动人口住房可负担能力,提高住房的供求匹配程度,深入推动户籍制度、学区制度等配套性制度改革,进一步提升城市吸引力和宜居水平。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国民经济学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产业经济学 发布时间: 2024-07-12 合作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摘要:面对新一轮数字技术浪潮和产业变革带来的机遇和挑战,金融科技发展对于激活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创新活力、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意义重大。通过运用文本挖掘技术,爬取百度新闻中关键词频年度累计次数衡量了地区金融科技发展水平,并运用沪深A股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数据,考察了金融科技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效应并梳理了作用机制。研究发现,金融科技能够显著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在进行内生性处理和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机制分析表明,金融科技能够从缓解融资约束、降低代理成本、改善创新策略三个路径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异质性分析表明,立足企业所有权视角,金融科技能够显著促进民营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而并未对国有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产生显著影响;立足于区域视角,相较于内陆地区,金融科技对于沿海地区的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促进作用更强。研究结论为增强金融科技赋能实体经济效率、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提供有益启示。
分类: 社会学 >> 人口学 发布时间: 2024-05-14 合作期刊: 《人口与社会》
摘要:2022 年我国人口首次出现负增长,标志着人口趋势发生改变:漫长的人口增长期结束和新 的人口负增长期开始。 这种人口负增长是内生性的,是由人口内在规律驱动的长期变动。 根据人口惯 性变动规律和人口长波变动形态,设定未来生育率变动的三种方案,即假设生育率将在 2050 年、2080 年、2100 年回升到更替水平及以上,对我国人口总量变动情况进行模拟预测。 结果表明:我国人口总量 呈负增长趋势,并且具有“缓—急—缓”特征。 人口负增长过程由两个阶段构成:第一阶段是低生育率 和人口负增长并存期,持续时间由经济社会发展环境决定;第二阶段是惯性减少期,持续时间由人口年 龄结构决定。 低生育率回升到更替水平的时间越晚,人口总量降幅越大,老龄化程度越深。 预测结果 还表明,随着生育率逐渐回升到更替水平及以上,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将趋于正常。 因此,面对我国人口 数量已经进入下降过程的现实,尽可能促使生育率早日回升到更替水平对人口总量保持稳定和人口结 构趋于正常都是十分必要和有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