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伐”与“南征”:郑成功抗清战略的权衡——再探“郑成功应李定国勤王会师愆期”问题

    分类: 历史学 >> 中国古代史 发布时间: 2025-04-08 合作期刊: 《广东社会科学》

    摘要:明朝末年,郑成功的水师以厦门、金门为基地,成为活跃于东南沿海一带抗清复明的重要力量。郑成功以明朝“中兴恢复”为己任,就得面临北伐或南征两种抗清路线的战略选择。受限先天的战略劣势以及三次南下勤王的失利,使郑成功在抗清战略选择上倾向北伐。永历八年(1654),李定国邀约郑成功派水师合攻广东新会,力图实现西南、东南抗清队伍的会师。郑成功克服不利因素,再度决定南下勤王,派出大将林察率水师南征,但林察顾忌海岸航行的风险与粤东清军的围击,以及缺乏与友军及时联络的方式,不敢快速南下。林察此举,虽避免孤军深入,但也错过了与李定国会师的机会,造成了期的局面。

  • 社会性质问题论战的起点20世纪20年代前期留日学生关于社会经济问题的讨论

    分类: 历史学 >> 中国近现代史 发布时间: 2025-04-22 合作期刊: 《文史哲》

    摘要:留日学生是中国早期传播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力量。在20世纪20年代前期,以日本“大高系统”为主的留日学生,从学术性团体“中华学艺社”中分化出来,另办政论性刊物《孤军》等,就中国的经济性质与社会性质,以及中国该走何种道路的问题展开了深入讨论。他们都认为中国将走向社会主义,对如何迈入却持不同观点,尤其是在应否效法苏俄走激进革命之路的问题上态度迥异。论争渐次分为两种立场:一者认为中国经济尚处于前资本主义阶段,并不具备社会革命的条件,主张先发展资本主义,以社会主义为必要的手段;另一方则认为,在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后,中国已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具备进行社会革命的条件,主张在无产阶级掌握政权后发展国家资本主义。参与论争的文化人最终选择了不同的革命路线。孤军社的分化,是“后五四”时期知识分子分化重组的缩影,论争也为随后的革命实践提供了理论准备。当时的社会经济问题讨论,对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等问题,已有较多论述,并与第三国际和苏俄关于中国社会性质的相关论述遥相呼应,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社会性质问题论战的起点。

  • “共构殖民论”辨析:荷据时代台湾的大陆移民与荷兰殖民者之间的关系考察

    分类: 历史学 >> 中国历史地理学 发布时间: 2025-04-08 合作期刊: 《广东社会科学》

    摘要:“共构殖民论”认为历史上大陆对台移民开发活动的产生和发展,是荷兰殖民者到来后主导推动的结果,宣称大陆移民与殖民者“相互依赖”,对台湾进行了“合作殖民”。这不仅美化了殖民统治,也否定了自古以来两岸之间交流融合不断发展、大陆对台移民开发逐步深化的历史事实,并将后者和西方国家的殖民活动混为一谈,与“台独史观”实际上有着相似的叙事模式。但是,各种史料记载早已充分证明,引发当时对台移民活动的主要动力来自大陆方面,当时对台移民活动的主导是大陆官方与民间,而不是荷兰殖民者。荷兰殖民者与大陆移民的关系绝非“相互依赖”,当时台湾各项产业的开发,均是建立在前者残酷剥削后者血汗的基础之上。后者与台湾少数民族一样,都是荷兰殖民统治下的受害者,乃至与台湾少数民族联合起来,以各种形式进行着反抗,是荷兰殖民者猜忌防范的重点对象。所谓“共构殖民论”,是对荷据时代的大陆对台移民开发历史的严重歪曲。

  • 不同而一:“伦”的中西会通

    分类: 社会学 >> 社会学 发布时间: 2025-03-25 合作期刊: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伦”是中国社会学基本概念之一,它所蕴含的社会性与秩序性是中西方社会学基本概念会通的基础。在新人文主义视角下,“伦”在类型学上注重中国社会差序格局和西方社会团体格局中的解释,在心态学上用于理解“明伦”“以教化明人伦”和“不失伦”中蕴含的人的社会化过程,在建构论上重塑了社会分工、社会关系、社会结构原理。基于此,需借鉴潘光旦新人文主义思想汇合中西方社会学异同,关注“伦”的内涵变化、明确“伦”的适用情境、会通“伦”的建构机制,使中国社会学话语更具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