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思想政治教育 发布时间: 2025-03-21 合作期刊: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摘要:将Sora应用于高校思政课教学,可实现教学场域的智慧化、教学内容的可视化、教学过程的强交互和教学活动的灵活化,在提升思政课对“现实”呈现水平基础上引导学生在“亲身经历”中完成对思政课教学内容的学思践悟。但Sora背后潜藏的“技术的滥用”“主体的消失”“失位的迷茫”“说谎者红利”等问题同样值得关注,应从政策端、学校端、师生端和技术端等层面进行正向规约,实现Sora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的合理运用。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发布时间: 2025-03-14
摘要: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青年一代责任在肩。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青年、青年工作作了多次重要讲话,形成了诸多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习近平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坚守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青年观,总结了中国共青团百年建设的历史经验,回应了国内外复杂形势变化的时代需要,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青年教育思想,体现了习近平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的本质核心论、组织保障论、途径方法论、重要意义论等方面的内涵意蕴,为马克思主义青年观增添了新的内容,为新时代共青团工作提供了理论指南,为国际青年工作开展提供了中国方案。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思想政治教育 发布时间: 2025-01-21 合作期刊: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摘要: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集体备课制度已初步建立,全面提升了教研水平,实现了教师学习、教学和学术“三位一体”多元优势资源的系统化融合和协同式转化。集体备课依托集体智慧,在互联网时代为提升课程教学质量提供了坚实保障。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特别是人工智能的普及,网络云端集体备课变得更加便捷和高效。数字技术的引入为集体备课带来了新的机遇与变革,使高校思政课教师集体备课在多个层面取得了显著突破。数字化平台的搭建为教师提供了高效的协作环境,极大丰富了教学资源库,促使教师加强数字素养,为集体备课提供了混合式的路径创新。数字赋能提升了备课效率与质量,为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发布时间: 2024-09-26
摘要: 作为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最新成果,新质生产力是数字时代更具融合性的生产力,是整合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建设的新表述。其中,教育是释放技术效能、整合社会优势资源的知识生产力,科技是牵引创新动能、推进数字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第一生产力,人才是挖掘价值潜能、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优质生产力。从新质生产力这一创新理论出发,以知识生产力、第一生产力、优质生产力为视角,阐释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建设的三重逻辑,深刻认识新时代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的历史使命,对融通数字时代知识、技术、人力资源,系统把握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的相互关系,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启示。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国民经济学 发布时间: 2024-08-29 合作期刊: 《理论探讨》
摘要:数字经济作为一种新经济形态,通过制度环境重塑机制,供需对接便利机制和供给质量提升机制对居民消费产生积极影响。在实践中,数字经济助力提升居民消费也存在数字鸿沟导致的消费排斥困境,数字技术导致的消费选择困境和数字营销导致的消费安全困境,需要从充分挖掘农村消费潜力,持续培育消费信任和全面提升消费安全保障等三个方面采取措施,以扩大国内需求,培育壮大新型消费。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思想政治教育 发布时间: 2024-05-07
摘要:红色资源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教育教学的范式创新和内容探索,是构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新生态新格局的发展需要,两者关系紧密、要义相通:一是严谨的内在逻辑:坚不可摧的理想信念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相契合,修身自省的核心价值与教育教学培养目标相吻合,知行合一的家国情怀与塑造学生健全人格相符合,一脉相承的历史文化与传授经典知识理念相适合。二是科学的运行机理:坚定立场是定向南针,多维主体是有生力量,厚重内容是核心要素,实用原则是基本遵循。三是理性的现实进路:筑牢信仰信念信心主流本质的政治根基,主动增强红色资源开发应用的势能储备,立足时代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守正创新,融合红色资源与思想政治教育促进互动引领,健全创新发展长效化运行的制度架构。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思想政治教育 发布时间: 2025-03-20 合作期刊: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多次强调弘扬教育家精神的重要性。以教育家精神上好思政课,既是落实习近平关于教育家精神重要论述的要求,也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选择。思政课教师应具有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切实发挥好思政课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的关键作用,使思政课真正起到沟通心灵、启智润心、激扬斗志的效果。
分类: 中共党史党建学 >> 中共党史党建学 发布时间: 2024-11-12
摘要: 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是党的理论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中的重要命题。推动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研究既是深化党的历史认识的重要维度,也是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关键向度,更是衡量党在新时代精神风貌的价值尺度。其精髓要义,是以伟大的建党精神为源头,以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为基石,以持续的创新进取为动力。这一精神谱系是在党引领中国人民不懈奋斗的历程中,伴随着中华民族实现从“站-富起-强”的历史性跨越的实践中相应地塑造了一系列与之匹配的精神谱系。步入新时代,踏上新征程,进一步充实和完善这一精神谱系,将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注入强大的精神动能。为立党兴党强党提供精神滋养,并促进人全面发展的精神指引。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思想政治教育 发布时间: 2025-01-02 合作期刊: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摘要:善用“社会大课堂”是高质量思政课建设的重要课题,是构建思想政治工作大格局的必然要求,是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时代新人的重要途径。“社会大课堂”具有鲜明的特征和独特的优势,具有突出的实践属性和功能,能够将知识体系贯通至思想体系与行为体系,契合思想政治教育螺旋上升的过程。善用“社会大课堂”要以“真问题”为导向展开对话性实践,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构建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