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应用经济学 >> 金融学 发布时间: 2025-03-07 合作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摘要:面对高度复杂不确定的外部环境,如何设计政策组合以实现金融业开放、汇率市场化以及国内经济恢复等多重宏观经济目标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为此,本文构建一个具有金融业开放特征的多部门DSGE模型,分析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应对外部冲击的作用机制与福利效果,并讨论金融业开放水平对汇率制度选择与政策协调搭配的影响。研究表明:为应对外部冲击,中央银行对汇率波动进行管理的力度需要随金融业开放水平的提高而不断加大。同时,金融业开放水平越高,宏观审慎政策逆周期调节银行资产负债表以稳定金融系统乃至整个宏观经济的效果越好。进一步地,在“双支柱”调控框架下,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的协调搭配使用不仅可以带来显著的福利改进,而且能够降低央行对汇率波动的最优管理程度,提高货币政策独立性,从而为实现金融业开放、汇率市场化以及国内经济恢复等多重目标创造条件。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金融学 发布时间: 2025-02-10 合作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摘要:在美联储持续加息以及美欧对俄频繁金融制裁的背景下,各经济体加速“去美元化”,这为发展人民币贸易计价功能带来机遇。本文在允许第三方货币计价的条件下构建了基于厂商利润最大化的计价货币选择模型,分析表明:双边货币互换协议有助于增强人民币的贸易计价功能,其作用机制包括稳定人民币汇率和增强境外人民币信心两个方面。本文使用2005-2021年UNComtrade数据库构建了国家间贸易价格数据集,测算人民币的贸易计价功能。研究发现:双边货币互换协议对人民币的贸易计价功能有显著增强作用,别除美元影响后该作用依然存在。机制检验结果表明,双边货币互换协议从稳定人民币对签署国货币汇率和增强境外人民币信心两个方面推进人民币的贸易计价功能。本文研究对“去美元化”背景下稳步发展人民币贸易计价功能具有重要的政策参考价值。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金融学 发布时间: 2024-09-14 合作期刊: 《商展经济》
摘要: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农村金融服务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本文基于中央1号文件关于农业金融发展的指导精神,探讨了XX银行在江苏省的金融服务进程及关于助推乡村振兴方面的相关成果。研究发现,虽然当前该省农村金融服务对推动农村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受限于金融服务体系不完善、服务渠道不健全、金融产品单一及服务效率低下等问题,以至于当地农村金融服务的深度和广度仍有待提高。因此,为满足农村金融服务需求,促进农村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本文以XX银行为例,深入分析了在农村金融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并提出了相应策略建议,以期为XX银行制定农村金融服务策略提供参考,也为其他金融机构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发挥更大作用提供借鉴。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金融学 发布时间: 2024-08-15 合作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摘要:发展和完善结构性货币政策是强化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重要一环,支小再贷款作为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箱中余额占比最大的政策工具,在定向支持小微企业的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利用2018年6月支小再贷款额度大幅增加的政策冲击,探讨支小再贷款政策对银行流动性创造的具体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支小再贷款额度大幅增加后,地方性法人银行的流动性创造水平明显提升;支小再贷款政策的作用机制一方面是降低地方性法人银行的运营成本,另一方面是通过激励渠道起作用,支小再贷款工具对资产质量较好的地方性法人银行产生正向激励;在总量货币政策趋于紧缩的环境下和银行的信贷集中度更低时,支小再贷款的政策效果更为显著;最后,支小再贷款与社会信用平台设立具有明显的政策协同效应,随着社会信用体系不断完善,信易贷平台等金融基础设施逐步建立,支小再贷款的政策效果愈加显著。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金融学 发布时间: 2025-03-26 合作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摘要:本文使用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CLDS)数据,就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国内移民异地创业的影响进行了理论探讨和实证检验。研究表明:首先,数字普惠金融通过缓解借贷约束和缓解信息约束的方式促进国内移民异地创业。其次,以创业类型分组,数字普惠金融对自雇型(仅雇用自己)、雇主型(雇佣至少一名员工)和机会型(有较好的创业机会)异地创业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对生存型(没有工作机会)异地创业的影响不显著。最后,在不同类型国内移民方面,相比于迁移人口(已在迁入地落户)异地创业,数字普惠金融对流动人口(未在流入地落户)异地创业的促进作用更显著。
分类: 工商管理学 >> 企业管理 发布时间: 2024-11-25 合作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摘要:企业异地并购是资本跨区域流动的重要方式, 能够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以2008—2022 年中国企业的异地并购事件为样本, 基于PSM-DID 模型, 实证检验以高铁建设为代表的交通基础设施对企业异地并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结果显示, 高铁开通能够提高所在城市的企业进行跨区域并购的活跃度,增加企业的异地并购次数。该结论经过两阶段最小二乘法、平行趋势检验、安慰剂检验后依然成立。机制分析结果显示, 高铁通车后, 并购交易方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降低, 造成信息敏感度更高的跨行业/ 企业并购次数明显增加。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 高铁开通的经济效应在经济资源市场化配置比例高的地区以及中西部城市更为明显。本文的研究丰富和拓展了地理经济学和资本跨区域流动的相关研究, 有助于理解交通基础设施、政府干预对本地经济发展的影响。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金融学 发布时间: 2025-03-26 合作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摘要:在现代货币政策框架中,国债收益率是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关键变量。本文使用仿射期限结构模型拆解我国国债收益率,研究了美联储货币政策冲击对我国国债收益率的跨国溢出效应及传导渠道。本文发现,美联储前瞻性指引主要通过信号渠道对债券市场的风险中性利率产生显著溢出效应,而常规货币政策的未预期冲击同时通过政策预期渠道和风险承担渠道传导,并且在汇率渠道的作用下,对国债收益率的影响存在异质性。在时间节点上,“8·11”汇改前以风险承担渠道为主,收益率的期限溢价部分受美联储未预期货币政策冲击的负向影响,汇改后资产平衡渠道和风险承担渠道产生了一定对冲作用,美联储货币政策冲击对我国国债收益率及其组成部分影响均减弱。本文建议,我国应加强货币政策预期管理,稳步推进汇率市场化改革,完善跨境金融风险的识别、预警和响应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