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领导人与负责人任期稳定性和一致性对省级审计机关绩效影响研究

    分类: 工商管理学 >> 会计学 发布时间: 2025-04-14 合作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摘要:以2002-2013年我国省级审计机关为研究样本,文章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法基于规模收益可变的BCC模型对省级审计机关绩效值进行测度,研究省级审计机关领导人一一省长和负责人一厅长任期对省级审计机关绩效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省长任期稳定性与审计机关绩效呈正U型关系;厅长任期稳定性与审计机关绩效呈正相关;省长与厅长任期交错会提高审计机关绩效。研究结论丰富了省级审计机关绩效研究文献,对于党中央和国家审计署党组、省委、省政府有效任免省长和审计厅长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 公司章程中董事提名权条款修订与控股股东掏空

    分类: 工商管理学 >> 会计学 发布时间: 2025-02-14 合作期刊: 《财会月刊》

    摘要:董事提名权条款作为反收购条款之一,修订该条款不仅会影响外部控制权市场治理作用的发挥,而且会影响内部董事会治理作用的发挥。本文运用2009~2022年我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研究董事提名权条款修订是否为控股股东掏空的手段,并分别从内外部治理机制视角揭示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提高提名董事持股比例促使控股股东超额委派董事比例加大、控制权转移风险降低,从而诱发了关联交易形式的控股股东掏空。拓展性分析发现:控股股东持股比例较低及两权分离度较高时提高提名董事所需持股比例会导致更严重的控股股东掏空;设置董事提名权持股时间限制条款会进一步加剧掏空效应;提升独立董事比例和股权制衡度则会缓解董事提名权条款修订导致的掏空效应。

  • 政府审计信息化如何发挥公司治理效应——基于国有企业盈余管理的视角

    分类: 工商管理学 >> 会计学 发布时间: 2024-11-14 合作期刊: 《南京审计大学学报》

    摘要:以2008-2020年A股国有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从国有企业盈余管理的视角实证检验政府审计信息化的公司治理效应。研究结果显示,政府审计信息化显著降低了国有企业真实盈余管理,而对国有企业应计盈余管理没有显著影响。中介机制检验显示,政府审计信息化可以通过发挥治理效应和资源效应抑制国有企业真实盈余管理。异质性检验发现,政府审计信息化对国有企业真实盈余管理的抑制效应在股权集中度和数字化转型程度较高的企业中更为明显。拓展性分析发现,媒体关注能够显著增强政府审计信息化对国有企业真实盈余管理的抑制作用。而管理层短视则会降低政府审计信息化对国有企业真实盈余管理的抑制作用。研究结论为审计机关借助信息化建设契机全面提高对国有企业的监督能力,从而降低国有企业管理层的机会主义动机提供有益借鉴。

  • 环保税制改革对审计收费的溢出效应——基于环境风险治理和生产结构优化的双重视角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财政学 发布时间: 2024-10-17 合作期刊: 《南京审计大学学报》

    摘要:选取 2013-2021年沪深A股上市企业作为样本数据,研究环保税制改革对审计收费的影响。研究发现,环保税制改革能够显著降低审计收费,上述结论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旧成立。机制检验表明,环保税制改革通过发挥“环境风险治理效应”和“生产结构优化效应”降低审计收费。异质性分析显示,环保税制改革对审计收费的影响随着审计供给方和需求方特征的不同而发生变化,同样随着宏观外部环境的不同而发生变化。研究结论不仅丰富了环保税制改革在微观层面的政策效应研究,而且有助于审计师强化对环保税制改革的风险认知,为促进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 审计管理体制改革与国有企业韧性——基于组建党委审计委员会的准自然实验

    分类: 工商管理学 >> 会计学 发布时间: 2024-10-14 合作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摘要:基于组建党委审计委员会这一准自然实验,以 2007-2022 年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为样本,构建多期DID模型实证检验审计管理体制改革对国有企业韧性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以组建党委审计委员会为重要举措的审计管理体制改革显著提高了国有企业韧性。影响机制检验发现,审计管理体制改革可以通过提高国家审计质量和国有企业劳动生产率、降低国有企业风险承担水平等路径提升国有企业韧性。调节效应检验发现,宏观层面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创新能力以及微观层面的企业数字化转型和资源配置效率能够显著增强审计管理体制改革对国有企业韧性的促进效应。研究结论对于厘清组建党委审计委员会的微观治理效应、激发国有企业审计监督效能,提高国有企业韧性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 ESG评级软监管对企业碳排放强度的影响研究

    分类: 工商管理学 >> 会计学 发布时间: 2024-10-11 合作期刊: 《南京审计大学学报》

    摘要:企业碳减排不仅事关共自身长远发展,更对我国“双碳”目标实现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采用2009-2021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制造业企业数据,以资本市场第三方ESG评级公布为准自然实验,运用多时点DID方法系统考察了ESG评级软监管对上市公司碳排放强度的影响。研究发现,ESG评级软监管能够显著降低企业碳排放强度。影响机制检验表明,ESG 评级软监管主要通过提高媒体关注度与抑制管理者短视途径影响企业碳排放强度的治理。调节效应显示,ESG评级分歧度会削弱ESG评级的碳强度治理效果。上述关系在环境规制力度较强以及机构投资持股比例较高的样本中更显著。ESG评级软监管还会降低同城市、同行业中其他企业碳排放强度,呈现出一定的溢出效应。研究结论不仅拓展了资本市场ESG评级监管以及企业碳排放强度各自领域的相关文献与研究视角,也对完善优化资本市场ESG 评级监管及更有效促进企业碳减排形成有益启发。

  • 政府合规监管有效性研究——基于中国上市公司违规治理的证据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产业经济学 发布时间: 2024-06-26 合作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摘要:区别于以往政府监管方式,合规监管强调发挥公司的自我监管与治理作用。文章选取2011-2022年沪深 A股的样本数据,构建多期差分模型实证检验合规监管对公司违规的治理效应。研究发现,合规监管能够显著抑制公司违规行为,促进规范运作;基于“压力-机会-借口”维度的机制检验表明,合规监管通过缓解经营压力、强化董事会监督和降低高管风险偏好来抑制公司违规;异质性分析发现,公司具备的合规管理能力越强、合规管理需求越大,合规监管的违规治理效果越明显。合规监管对公司价值的正向影响具有持续性,且受违规频率的影响。研究结论不仅为合规监管有效性提供了来自微观层面的经验证据,而且对完善政府监管体系、提升监管效能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 共享审计对供应链韧性的影响

    分类: 工商管理学 >> 会计学 发布时间: 2025-03-03 合作期刊: 《财会月刊》

    摘要:基于2012~2022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前五大供应商和客户数据,研究供应链共享审计对企业供应链韧性的影响。研究发现:供应链企业之间共享审计,对于供应链韧性具有提升作用,且这一影响具有持续性;企业间信任水平对共享审计与供应链韧性的关系发挥正向调节作用;供应链集中度在其中发挥了部分中介效应。通过异质性分析发现,供应链共享审计对供应链韧性的提升作用在审计市场集中度低的地区、产品市场竞争度高和供应链金融参与度低的企业中更为显著。研究结论为企业通过供应链共享审计、增强供应链企业间的信任提升供应链韧性,为政府部门通过降低审计市场集中度、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度、加强供应链共享审计监管促进企业供应链韧性提升,提供了经验启示。

  • 企业ESG信息披露质量与供应链韧性

    分类: 工商管理学 >> 会计学 发布时间: 2025-02-27 合作期刊: 《财会月刊》

    摘要: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和安全水平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之一,企业披露ESG信息能否影响企业供应链韧性值得深入探究。本文基于我国A股上市公司2011~2021年样本数据,实证分析企业ESG信息披露质量与供应链韧性(供应商集中度和客户集中度)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企业ESG信息披露质量能够显著降低供应商集中度和客户集中度。机制检验表明,企业ESG信息披露质量通过降低分析师预测分歧度来降低企业供应商集中度和客户集中度。进一步分析发现,企业ESG信息披露质量对供应商集中度和客户集中度的反向作用在非国有、内部控制质量较高和媒体关注度较高的企业中效用更强。

  • 连锁股东与公司现金股利分配

    分类: 工商管理学 >> 会计学 发布时间: 2025-02-21 合作期刊: 《财会月刊》

    摘要:以 2008 ~ 2021 年我国沪深 A 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连锁股东对公司现金股利分配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连锁股东的存在显著提高了公司现金股利分配水平。作用机制检验表明,连锁股东的存在发挥了治理协同作用,从而促进了公司现金股利分配水平的提升,这一作用体现在连锁股东具有的资源效应和监督治理效应增强了上市公司股利分配意愿和分配能力。进一步分析表明,连锁股东对公司现金股利分配水平的提升作用在红利税改革后更为明显,且连锁股东的存在并未导致公司超额分红。本文不仅为公司现金股利分配影响因素提供了来自连锁股东视角的新证据,而且对当前我国资本市场中连锁股东到底是发挥治理协同效应还是竞争合谋效应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对实践中如何更好发挥大股东的作用具有借鉴意义。

  • 供应链关系与企业数字化转型 ———基于动机与能力双重视角的分析

    分类: 工商管理学 >> 企业管理 发布时间: 2024-11-14 合作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摘要:从上下游供应链视角探索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影响要素是破解当前数字化转型实践中企业“不愿转、不敢转、不会转”难题的新思路,本文围绕供应链关系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可能影响及作用机理展开实证考察。研究结果表明,在考虑内生性等问题后,供应链集中度对企业数字化转型存在负向影响。机制检验结果表明,随着供应链集中程度的加大,一方面企业开展数字化转型的动机容易因弱化的研发动力与简单的业务体系而受到抑制,另一方面企业参与数字化建设的能力容易因密集的专用性资产与不良的信息透明度而受到损害。在动机与能力双重机制的作用下,集中的供应链形态不利于企业数字化转型程度提升,且这种影响效应受企业内外部要素的调节,在非国有、处于高度市场化水平环境的企业中更为突出。本文为企业从供应链关系管理维度加快推进数字经济发展提供了一定启示。

  • 注册制改革与IPO公司绿色质量

    分类: 工商管理学 >> 会计学 发布时间: 2025-03-07 合作期刊: 《会计之友》

    摘要:【摘 要】 将绿色专利申请总量作为IPO公司绿色质量的观察视角,以2016—2022年主板A股、科创板和创业板上市企业为样本,研究注册制改革对IPO公司绿色质量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实证分析发现,注册制改革能够提高IPO公司绿色质量,这一结论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机制检验结果显示,注册制改革能够通过提高企业信息透明度、缓解融资约束和提高机构投资者持股等途径有效提高IPO公司绿色质量;异质性检验表明,这种效应在非国企、行业资金依赖程度低的IPO公司中更显著。文章结论对客观评价注册制改革成效,提升IPO公司绿色质量,以及非上市公司特别是非国企和行业资金依赖程度低的公司成功IPO、有效获得上市公司资格,都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 非国有股东控制权配置与国企生产效率

    分类: 工商管理学 >> 会计学 发布时间: 2025-04-03 合作期刊: 《财会月刊》

    摘要:基于控制权理论视角,选取 2008 ~ 2020 年我国主板上市国有企业为样本,探讨非国有股东控制权配置对国企生产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从单一路径分析,委派普通董事或监事对国企生产效率的影响不明显,但委派高管或执行董事能显著促进国企生产效率的提高,相较于委派高管,委派执行董事对国企生产效率的提升作用更大;从组合路径分析,委派“普通董事+监事+执行董事”组合、“执行董事+监事”组合和“普通董事+监事”组合均能产生协同效应,且大于单纯委派组合中某个代表对国企生产效率的提升作用,同时委派代表的异质性越强,产生的协同效应对国企生产效率的提升作用越强。综合比较,非国有股东控制权配置对国企生产效率提升作用由高到低的顺序是:“执行董事+普通董事+监事”组合、“执行董事+监事”组合、执行董事、高管、“普通董事+监事”组合。本文的实证结果表明,非国有股东专用性投资程度越高,越有利于国企生产效率的提高。

  • 智能财会监督体系构建:基于智能化环境论视角

    分类: 工商管理学 >> 会计学 发布时间: 2025-03-26 合作期刊: 《会计与经济研究》

    摘要:财会监督作为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对冲公共风险、构建新型国家治理体系、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智能化环境的形成拓展了财会监督的外延,丰富了财会监督的方式和场景,为塑造智能财会监督带来了新的驱动力。通过建立以“监督一反馈”业务循环为核心的智能财会监督体系,实现了财会监督的微观、中观和宏观一体化,提高了财会监督的透明度和功效性,为实施财会监督和财会治理提供方法论支撑。

  • 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会计信息质量与审计收费

    分类: 工商管理学 >> 会计学 发布时间: 2025-02-18 合作期刊: 《财会月刊》

    摘要:本文选取2010 ~ 2022 年沪深A 股国有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对审计收费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基准回归分析发现,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对审计收费具有显著负向影响;机制检验发现,企业数字化转型程度越高越能够有效提高会计监督效率,从而提升企业披露的会计信息质量, 减少审计师在信息收集方面的成本,进一步减少审计收费;异质性分析发现,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对审计收费的影响在地方国有企业和高科技类型企业中更为显著。本文从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视角丰富和拓展了审计收费相关研究,所得结论对企业管理实践、提高审计资源配置效率、形成协同高效的审计监督体系具有重要启示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