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中国语言文学 >> 中国古代文学 发布时间: 2025-04-01 合作期刊: 《学术研究》
摘要:明清小说情节图以标志性的面部特征、特殊服饰区分人物,小说人物形象因此突破时代、地区的限制在不同的“图像环路”中被读者接受。除情节图外,明代小说刊本还有少量人物图,全为静态肖像,大多配有文风庄重的图题。清初醉耕堂《评论出像水浒传》以《水浒叶子》取代情节图的做法改变了小说的图像模式。醉耕堂后出的《四大奇书第一种》延续了《水浒叶子》式的动态造型,但弱化了夸张的表现手法,并配以庄重的图题。醉耕堂两部小说插图的版式、造型、排序、图题等开创了被称为绣像的清代小说人物图 的常规模式。尽管减弱个性的艺术表现使小说绣像更易为大众接受,但也使其流于平庸且更易陷入抄袭。晚清小说绣像的复兴体现在技术层面,其形像塑造逻辑及思想内核与前代无异。
分类: 艺术学 >> 艺术学理论 发布时间: 2025-02-22 合作期刊: 《美术观察》
摘要:中国传统画史研究不仅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为现代派艺术提供灵感,而且具有参与重审“艺术”概念的可能性。当代学者已经揭示出东西方艺术相互促成的历史,这为进一步讨论奠定了基础。作为现代学科的中国艺术史写作的确很难摆脱西方艺术史的基本框架,但是西方“艺术”与“艺术史”边界本身自20世纪以来持续松动,全球视野或多元比较的视野致力于提出新的方案,中国传统画史研究也有可能在新的视野下为此提供新的启发。边界上的行动,一方面指今天艺术史写作对“艺术”不断反思与重建,一方面指行动绘画在这一工作中所具有的巨大潜力。
分类: 艺术学 >> 美术与书法 发布时间: 2024-09-03 合作期刊: 《当代美术家》
摘要:在数字技术极速迭代的当下,当代艺术的发生为艺术博物馆的收藏与保护工作带来了冲击与挑战,传统博物馆学中基于“实物(原作)”的收藏和保存模式,与基于时间性、动态性、互动性、可变性的当代艺术表达并不匹配,在此背景下,博物馆学界针对“元数据”和“数据载体”而延伸的收藏理论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考路径,后者以博物馆保存当代性和文化记忆为视角,延伸出一套以数据标准化和非实物保存为策略的博物馆收藏模式,为当代艺术的迁移、模拟和重新阐释提供了理论和实践的讨论。
分类: 艺术学 发布时间: 2024-05-30 合作期刊: 《美术观察》
摘要:独立艺术空间的实践一方面试图让艺术家自身的工作尽力挣脱既往艺术系统的束缚,另一方面则希望让艺术切入艺术系统之外的社会阶层和语境之中。而后者成为近些年中国独立艺术空间及团体实践的非常重要的倾向,它们通过艺术的或非艺术的媒介,打破阶层、工种、价值观等诸种樊篱,在组织自身以及组织与社会人群之间,进行更广泛的有效连接、交流和发声,而它们自身也依托这盘根错节的网络寻求生存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