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义解释的文本技术:省文、互文与对文

    分类: 中国语言文学 >> 中国古代文学 发布时间: 2024-06-24 合作期刊: 《国学学刊》

    摘要:经学家为了强调其说于经有征,会运用多种文本技术,策略化地将对经义的阐释处理为文本的固有内涵。虽然在一般观念中,省文、互文与对文只是经文之中客观存在的语法修辞现象,但仔细分析相关内容,明确可见,经学家在实践之中,以此三者作为阐释经文的重要文本技术。省文是经学家贯通文本、补充经义的有效手段;互文更因其前后交织补充的特色,成为经学家附益己意,改造文本的工具。至于对文,经学家不仅可以利用结构、意义的相对应关系赋予文本新的内涵,更通过有意识地塑造对文关系,配合其他文本技术,实现对经义的选择、建构与创造性阐释。

  • 礼制史上的经义推致法——东晋庙制走出“太祖虚位”的理论建构

    分类: 历史学 >> 中国古代史 发布时间: 2024-06-26 合作期刊: 《国学学刊》

    摘要:魏晋时期的天子宗庙因现实需求,一度实行“太祖虚位”的权宜之计,东晋穆帝以来的礼家为求回归“太祖正位”的主干道,先后进行了三次集中礼议。各家观点大致可分成三种,一种为“征西占位”说,仅从自然、人情立论,在昙花一现之后很快被抛弃;一种延续“太祖虚位”,为了息灭各方争议而走向折中调和,因循旧制,亦难以令人信服;一种则力倡回归“太祖正位”,此派经由虞喜、徐禅、范宣、徐邈、臧焘等人的持续努力,经义逻辑建构逐渐成熟,最终胜出。其中徐禅成功地将古《左氏》说嫁接到《礼记·祭法》的经义逻辑上,推致出四祖迁主、藏于石室的方案,实现了关键性理论问题的突破。臧焘则借用王肃庙制理论,对《王制》“与太祖而七”作出全新解读,使得“太祖正位”的理论建构最终完成。经由剖析这一制度实践的典型案例,礼制史上一条编织经注、推致经义、建构经说、革新旧制的有效路径,初步浮出水面。

  • 长江文化的历史内涵与现代价值——兼论长江国家文化公园的建构逻辑

    分类: 历史学 >> 中国专门史 发布时间: 2025-01-19 合作期刊: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摘要:长江流域是世界稻作文明的起源地。水稻以其特有的物种属性和经济属性,为中华民族的人口繁衍与文化传承提供了丰厚的物质基础和有利的社会条件。借助于大运河、荆襄古道、金牛道的南北互济以及茶马古道的东西融通,中华文化构建了一套北方与南方、中心与边缘的双循环体系,形成了内源性动力机制。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为中华文化汲取外部文明打开了窗口,促进了中西文明的交流互鉴。长江流域作为驱动双循环的核心区域,居功至伟,成为中华民族“历史的地理枢纽”。在新时期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过程中,长江“历史的地理枢纽”需要转化为“当代地理枢纽”:通过“长江大保护”来恢复生态长江并推动经济长江的高质量发展;以长江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设,推动长江文明与世界大河文明对话,深化中外文明的交流互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