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社会学 >> 社会学 发布时间: 2024-10-18 合作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摘要:韦伯认为社会科学既可以容纳主观价值要素、又可以保持客观的中立态度,然而,由于韦伯没有进一步分析社会行动者意义的各种内涵,这就使其社会科学方法论存在着缺陷。许茨运用胡塞尔现象学观点,从哲学基础上理清了主观意义与客观意义的差异,主观意义是指行动者在内心正在构成的意义活动,而客观意义则是指可以和他人共享的完整的意义单元,这是对韦伯“理想类型”概念的重要发展。社会科学家必须研究具有自身意图和动机的社会行动者,因而社会科学家实际上进行的是二次解释,而通过塑造各种涵盖主观解释的人格类型和行动类型,就保证了其目标的顺利实现。因而,许茨的观点不仅对于各门社会科学理论的基本构造、而且对于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建构都具有重大意义。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思想政治教育 分类: 管理科学与工程 >> 管理科学与工程 分类: 民族学 >>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 分类: 教育学 >> 高等教育学 分类: 政治学 >> 政治学理论 分类: 综合学科 >> 综合学科 发布时间: 2025-04-21
摘要: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涵盖多维要素的复杂社会系统,基于系统思维探究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路径,是推动高校科学开展民族团结工作的题中之义。在系统思维研究范式中发现,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呈现出奠基性、靶向性、全局性、开放性特征。在奠基性思考层面,以马克思共同体思想、中国共产党开展民族工作的经验借鉴等为指导,系统把握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生成、历史生成与现实生成。在靶向性目标层面,以系统存量、变量、增量的三维贯通为基础,构建以政治认同、文化认同、情感认同为核心要素的目标体系。在全局性谋划层面,以管理机制、教学机制、反馈机制为着力点,在各子系统稳序运行的基础上,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教育教学中的整体融入。在开放性交互层面,遵循系统熵增减的客观规律,以数字化教学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系统的交流交互交融,推进系统整体的良性运行和持续发展。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发布时间: 2024-10-12
摘要:中国共产党在开启、推动和引领中国改革事业的进程中所凝练出的一系列深邃而独特的改革话语,绝非简单的实践映射或经验归纳,而是对改革 实践内在规律的深刻洞察和对改革理论核心逻辑的精准表达,蕴含着深厚的思想意蕴。展开来讲,这种意蕴内在地包含于改革的整体进程、内在规律、基本原 则和目标指向之中,外在地表现为求真务实、人民中心、平等追求、正义法治、敢闯敢试以及核心权威等突出特征。当前,深入剖析并准确解读这些改革话语,不仅有助于增强改革话语的科学性与合法性,强化其解释力与影响力,也有助于洞 悉改革的本质规律与正确方向,从而为当前全面深化改革事业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撑与实践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