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应用经济学 >> 国民经济学 发布时间: 2024-10-28 合作期刊: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开展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测度是当前研究的热点。基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梳理了新质生产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逻辑。在此基础上,结合新质生产力的概念内涵,从科技创新驱动、新质生产要素和新型生产关系三个维度,从省级、地市两个空间尺度上构建了新质生产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梳理和总结了相关指标的数据获取来源,提出采用熵值—CRITIC博弈论组合赋权 TOPSIS法开展新质生产力水平测度。构建了省级和地市两个空间尺度上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明晰了相关指标的数据获取来源,提出了测度研究方法,能够更为科学合理地测度不同空间尺度上的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可为开展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定量测度研究提供借鉴参考。
分类: 中国语言文学 发布时间: 2024-10-08 合作期刊: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摘要:《昭明文选》最为广泛接受的选文原则“事出于沉思、义归乎翰藻”在指涉其所录的郊庙诗时,说服力并不十分强。汉代郊庙诗创作兴盛,然而萧统在《文选》中并未收录。萧统作为君子文人与太子储君的两个身份使得他会更倾向内容、用乐等方面符合古制的作品,而汉代郊庙诗在内容上多述灵异祥瑞、用曲不择雅曲,并不符合萧统双重身份影响下的录用标准:再以《文选》所录颜延年的作品进行对比,其内容、风格遵从古制,足见萧统之录文原则。
分类: 中国语言文学 >> 文艺学 发布时间: 2024-07-09 合作期刊: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清末民初的翻译戏剧,语言上文言、白话并存,文体上戏剧、小说兼具,呈现出戏剧转型 期特有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从史的角度看,先后登场的留学生/新剧家译者、通俗小说家译者、新文 学家译者,因其不同的文化立场和思想观念,既赋予戏剧译本丰富多维的文学文化内涵,又在不同 层面推进了域外戏剧的中国传播及接受,使翻译戏剧文体走出一条由规范到形变再到规范的独特 演进道路。在以翻译戏剧为重要参照构建现代话剧文体的历程中,不同年代译者的身份差异,一方 面折射出现代话剧在探索中生成的曲折步履,另一方面也为清末民初翻译戏剧的文体多样性提供 了更为多元的阐释视角。
分类: 中国语言文学 >> 中国现当代文学 发布时间: 2025-04-25 合作期刊: 《南都学坛》
摘要:清末民初的翻译小说是中国现代小说初兴阶段至关重要的助力因素。成长于清末的现代小说家译者,凭借对中国文学建设着力点的判断,赋予其译作浓郁的现实关切和强烈的启蒙色彩。清末民初的翻译小说对现代小说发生过程的参与,以现代小说家译者为主导;他们以译者与作者双重身份的有机统一,在两副笔墨的互动与转换中创造,既是域外文学的引渡人,又以创作者的努力引领现代小说的发展方向。以鲁迅的翻译小说为例,《域外小说集》的翻译是一次充满现代意味的尝试,其以鲁迅自己的创作为“载体”介入现代小说的方式,使其成为翻译小说参与现代小说文体建构的绝佳例证。
分类: 历史学 >> 中国古代史 发布时间: 2024-09-03 合作期刊: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分类: 地理学 >> 人文地理学 发布时间: 2025-03-26 合作期刊: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是破解资源型区域面临主要问题的关键,是推动资源型区域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在新质生产力的影响下,资源型城市的发 展 动 力 由 路 径 依 赖 转 向 创 新 引 领 发展;通过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推动现有产业转型以及接续替代产业选择;通过绿色生产力的打造推动绿色发展和节能减排;通过数字赋能推动数字化转型以及 提升 资 源 能 源 保 障 水 平。从 区 域 创 新系统、全球-地方联结、相关多样化与技术关联、可持续性转型 等 方 面 提出 了 资 源 型 城 市 发 展 新 质生产力的理论支撑,围绕主导产业的高端环节和接续替代产业的龙头企业开展招商引资,鼓励资源精深加工的优势企业“走出去”,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加快提升区域创新能力,围绕重点行业的技术和装备需求打造创新联合体,以两化融合提升资源型城市数字化水平,积极发展制造型服务推动产业融合发展,以绿色制造推动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性转型,以更优的营商环境为资源型城市转型提供制度保障等方面提出了资源型城市培育新质生产力驱动高 质 量 发 展 的 对 策 建 议。在 理 论 上,从 新质生产力的视角推动资源型城市 转 型 的 理 论 创 新;在 实 践 上,服 务 于 资 源 型 城 市 转 型 与 高 质 量 发展。
分类: 文化学 >> 文化学 发布时间: 2025-04-08 合作期刊: 《广东社会科学》
摘要:晚清时期,以《女子世界》《中国女报》等具有革命色彩的女报为主阵地,涌现了一个数以百计的“英雌”诗人群,陈撷芬、杜清持、吕碧城、吕逸初、张昭汉、秋瑾、徐自华、燕斌和唐群英等是其中的俊依者。众多男性革命文士与群星闪烁的“英雌”诗人一道,高张“女界革命军”之帜,描绘“女国民”榜样和“女中华”愿景,奏响了“女权革命”和民族民主革命的主旋律。晚清革命女报诗歌,以迥异于中国传统女性诗歌的思想面貌、精神气度、激越音调与卓牵风姿,在新诗坛形成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有力策应了蓬勃发展的革命诗潮。
分类: 地理学 >> 人文地理学 发布时间: 2024-08-05 合作期刊: 《经济地理》
摘要:文章以中蒙俄经济走廊西线、东线铁路为对象,在高速铁路情境下,利用可达性指标测度沿线城市可达性的动态变化,研究了线路升级提速后对沿线区域和城市的空间效应。研究发现:①未来中蒙俄高铁的运行使得沿线可达性大幅提升,高铁1 d交流圈覆盖全线,东线的可达性及其改善程度略强于西线。②中国城市可达性强于俄罗斯和蒙古国城市,表现出“东南高、西北低”的格局特征。蒙古国城市可达性改善程度大于中国和俄罗斯城市,呈线路“中间高、首末低”的格局特征。③高铁可达性的提升加速沿线格局的演变和重塑。人口和经济重心向中蒙俄高铁轴带迁移,极化效应凸显;高铁轴带内部边界效应消失,一体化效应显现;走廊沿线贸易创造和转移效应加深,同走廊外的跨境投资规模增大。
分类: 地理学 >> 地理信息科学 发布时间: 2024-07-15 合作期刊: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2030年前碳达峰并于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体现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决心,如何通 过碳减排从而实现碳达峰与碳中和是当前需要关注的重点问题,从区域尺度进行碳税和硫税减排 效应研究对于实现碳减排目标意义重大。构建河南省42部门动态 CGE 模型,分析征收碳税和硫 税不同组合情景下的减排效应表明,基准情景下河南省经济保持平稳增长趋势,碳排放将于2024 年达到峰值;征收100元/吨碳税时,碳排放比基准情景有所下降,且对经济损失较小;硫税对碳减 排具有轻微的促进作用;同时征收碳税和硫税的减排量最大,但总产出受损程度也最大。从产业层 面,碳税和硫税的征收对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负面影响较大,对第三产业的 GDP具有促进作用, 能够促进河南省产业结构的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