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公共管理学 >> 社会保障 发布时间: 2024-10-14 合作期刊: 《西安财经大学学报》
摘要:消除老年人金融排斥对我国发展养老金融、实现老年普惠金融至关重要。发展养老金融不能走先发展后治理的老路,肇始就必须既重发展又重治理,尽量尽早消除老年人金融排斥问题。本文剖析了我国老年人金融排斥的多重表征,如服务获取困难、金融素养不足、风险承受力弱等,运用经典金融排斥理论予以解释,并探究造成这些现象的金融机构、产品服务、政策制度等深层次原因,揭示了老年金融排斥对老年人个体、行业、社会以及宏观经济的消极影响。针对现有养老金融体系提出一个涵盖法律政策、行业市场、金融产品与服务、老年人、社会文化观念等多维度的治理框架及政策建议。
分类: 公共管理学 >> 行政管理 发布时间: 2025-03-24 合作期刊: 《学术研究》
摘要:在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背景下,为何运动式治理屡见不鲜?既有解释着眼 于宏观层面国家“自上而下”的运动式治理行为,对于微观层面基层政府自发的运动式治理行为,缺乏适切 性。“抗解问题—资源互依—协力应对”的整合性分析框架可提供运动式治理的新解释:在法治化和科层理 性化进程中,基层政府部门不断明晰的职责加重了行政资源的短缺和分割,迫使各部门自发联合起来,用“协 力应对”的方式整合资源解决社会治理中的抗解问题。“协力应对”呈现集中资源以塑造行政权威、数字留 痕以疏解问责压力、周期性循环以平衡部门利益的运作特征。这为分析基层运动式治理现象提供了一个微观机制层面的新视角,有助于推动政府行为研究领域的知识增长。
分类: 公共管理学 >> 社会保障 发布时间: 2024-10-22 合作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摘要:采用2011-2018年全国流动人口卫生计生动态监测调查数据(CMDS),构建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评估长期护理保险对女性劳动力就业结构的影响。结果发现,与中等技能女性劳动力相比,长期护理保险显著提高了高技能和低技能女性劳动力的工资收入水平,提升幅度分别为14.15和7.37个百分点,从,而促进了女性劳动力市场双向就业极化。这种极化现象在就业人数和工作时间层面同样存在,且在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和传统文化观念淡薄的城市更加明显。鉴于此,应在推广长期护理保险的进程中,增强女性护理行业从业人员专业技能,切实提高其产业变化适应能力。同时探索发展更适应传统文化观念和失能家庭需要的养老照护模式。
分类: 地理学 >> 综合地理学 发布时间: 2024-12-03 合作期刊: 《经济地理》
摘要:快速城镇化引发乡村社会空间重组和居住形态变迁,并伴随农村社会分化与空间失衡等现实问题,理解乡村居住形态变迁的逻辑机理成为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的关键路径。文章探索提出了乡村居住形态变迁的概念框架,刻画了乡村居住形态变迁的过程、特征与机理,及其与乡村空间转型的耦合关系与互馈机制,进一步探讨了乡村居住形态管控策略及空间治理转型方案。结果表明:①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引致乡村人口流动和迁移模式变迁,并进一步导致乡村社会空间快速重组与居住形态的剧烈变迁。②新型城镇化进程驱动乡村居住形态历经居住格局改变、住房低效利用、住房居住功能偏离和房屋闲置4个演化阶段,经济、社会文化和城乡政策分别具有直接驱动、间接影响和宏观引导作用。③乡村居住形态变迁推动乡村生活、生产、生态和文化空间转型,耦合联动的互馈机制使得各类空间也会对乡村居住形态施加影响。④精明发展导向下科学编制村庄空间规划,运用数字化技术实现乡村跨界治理,推动城乡融合发展促进多元治理和健全乡村空间治理机制是深入实施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战略的空间治理转型趋势。
分类: 社会学 >> 人口学 发布时间: 2024-12-02 合作期刊: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摘要:“获得感”已成为当前衡量改革发展成果共享程度和评价民众生活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城市社区居民的获得感是城市社区居民在客观现实满足了自身需求后产生的一种正向积极的感受或评价。结合需求理论构建了测量城市社区居民获得感的指标体系,并利用CLDS2014的数据分析了可能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2014年我国城市社区居民获得感一般,有待提升。随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居民的获得感有了显著提升;来自社区维度的获得感低于来自个体层面的获得感;社区身份、公平感、社会预期、社会信任等对城市社区居民的获得感有显著影响。为此,需要调节收入差距,稳定和扩大就业,提升居民个体获得感;培育社区意识,促进社区建设,提升居民社区层面获得感;营造公平氛围,促进社区信任,提升居民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