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世代”青年“打造精致人设”的意识形态风险与治理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思想政治教育 发布时间: 2025-04-25

    摘要:“打造精致人设”是Z世代青年在数字社交空间中通过符号化展演重构身份认同、应对现实困境的文化实践,其以社交媒体为展演载体,映射了青年群体在数字时代的精神需求、价值异化与社交焦虑,呈现出应对身份危机的表演式自我呈现、追逐符号资本的物化型价值认同、消解现实压力的祛魅化社交博弈的意识形态图式。这一现象潜藏三重风险:自我认知物化导致主体性从建构转向商品化异化,消费主义意识形态通过符号消费虚化青年价值判断,社交关系异化使情感联结沦为数据化表演。为此,需构建以主体性复归为立足点的理性认知培育体系,以价值祛魅为突破点筑牢理想信念根基,以社交生态治理为关键点重构数字社交规则,从而化解意识形态风险,引导青年在虚实交融的社交生态中实现价值理性回归与精神世界重塑。

  • 廉洁生产力:复合概念、构建逻辑和创新路径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发布时间: 2025-03-31

    摘要:[摘要]廉洁生产力作为一个有待构建的新型生产力概念,本质上仍属于生产力范畴。回归马克思和恩格斯经典文本,结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和实践,特别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时代背景,可以发现马克思主义生产力概念本身蕴含创新逻辑。基于这一逻辑,廉洁要素可以成为生产力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廉洁要素对生产力发展的重要作用体现在经济环境、制度保障、创新动力等方面;廉洁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包括廉洁文化、廉洁制度、廉洁能力、廉洁运作、廉洁创新;廉洁生产力的未来创新发展路径包括坚持廉洁政党领导、推进廉洁要素整合、完善廉洁制度建设、促进廉洁文化传播、加强廉洁教育引导等方面。廉洁生产力这一复合概念的创新建构是对生产力理论的补充与完善,既在理论上实现了对生产力概念的创新发展,又在新时代的探索实践中建构了以廉洁为核心要素的中国特色生产力发展新路径。

  • 地方纪检机关“一把手”的廉政风险及其防治“

    分类: 中共党史党建学 >> 党内法规学 发布时间: 2025-03-25

    摘要:作为纪检监察干部队伍中的“关键少数”,地方纪检机关“一把手”能否做到廉洁从政,将直接影响党和国家廉政建设和反腐败的成败。通过对党的十八大以来地市纪委书记被查处的案例进行分析,发现当前地方纪检机关“一把手”的廉政问题表现为多种类型,并发生于众多领域,从而反映出该群体存在较高的廉政风险;进一步地制度分析表明,地方纪检机关“一把手”拥有的三重身份,即党委常委、纪委书记和监委主任,赋予了其很大的权力,这是导致其存在较高廉政风险的根源。防治地方纪检机关“一把手”的廉政风险需要从强化监督入手,除去上级监督这一有效路径之外,迫切需要加强地方纪检机关内部对“一把手”权力的制约和地方党委对同级纪检机关“一把手”的监督。

  • 《诗经·小雅·小宛》作者考论——兼谈姬余臣在历史上的消失与重现

    分类: 中国语言文学 发布时间: 2025-03-20 合作期刊: 《国学学刊》

    摘要:本文尝试讨论《诗经·小雅·小宛》的作者问题。《毛诗序》认为此诗是大夫刺幽王,朱熹《诗经集传》认为是“兄弟相戒以免祸之诗”,范处义《诗补传》认为此诗义旨在于“王有兄弟,宜知友爱”,明确指出这是王者兄弟之间的诗。本文综合诸家见解,借助汲冢《竹书纪年》、清华简《系年》第二章、出土文献《虢季子白盘》等材料,又参考当代学者对西周末年历史重塑的成果,认为此诗作者以兄弟身份作诗向周幽王进谏,当为姬余臣。

  • “作为社会合理化”的现代化理论——从韦伯到哈贝马斯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 发布时间: 2025-01-02 合作期刊: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韦伯在考察工具合理性及其制度化时,把行为理论和社会合理化理论结合起来,将社会合理化的过程看成是资本主义现代化的过程,并展开了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时代诊断,开启了“作为社会合理化”的现代化理论传统。卢卡奇和阿多诺赓续了“作为社会合理化”的现代化理论传统。其中,卢卡奇吸收了韦伯的合理化理论,他从形式合理性出发,把物化合理化的过程看成是资本主义现代化的过程。阿多诺延续了卢卡奇的理路,采用工具合理性分析进路,把资本主义现代化理解为物化合理化。哈贝马斯从双重合理性出发,从生活世界和系统双重合理化及其关系层面考察资本主义现代化,延续了韦伯等人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时代诊断的主题,从而发展了“作为社会合理化”的现代化理论。从韦伯到哈贝马斯,西方学界已经形成了一种“作为社会合理化”的现代化理论传统。这为我们理解资本主义现代化及其病症,以及坚持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一些理论启示

  • “家校社”协同育人的制度重构研究

    分类: 教育学 >> 基础教育 发布时间: 2024-09-20 合作期刊: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进入新时代以来,党和国家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大力推进家校社协同育人。作为推动新时代基础教育扩优提质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式,家校社协同育人研究得到了学界高度重视。已有研究过于重视内涵挖掘与机制建设讨论,在制度体系建设方面尚未展开深入研究,家校社协同育人作为系统性工程,需要着力强化制度建设,在“家校社”协同育人的联动-沟通制度、评价-反馈制度和激励-约東制度等方面进行体系化构建完善,从而降低家校社协同育人的运行成本,切实增强育人合力,提升育人成效,有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 欲望、势物与圣王:荀子礼法起源论的立体图像

    分类: 历史学 发布时间: 2024-12-31 合作期刊: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摘要:礼法起源论是荀子建构礼法合治制度体系并予以合法性证明的重要理论内容。在论证礼法起源过程中,荀子有别于孟子以来的以内在心性为来源的形上起源观,开辟了一条以欲望、势物、圣王为三维立体图像的客观化起源路径。这三者并非意味着礼法有三种实体性来源,而是揭示出礼法起源动态过程中的三个核心节点:欲望作为人的主体属性,与作为客观存在的势物之间存在不可避免的张力和冲突,圣王以超凡智慧洞察欲-物困境,故制礼作法加以调适,使人与自然之间保持平衡协调。欲望、势物、圣王三者缺一不可,相互关联,折射出儒家物我、内外、天人等多重核心范畴,是荀子通过重构儒学来应对现实的重要理论突破。荀子这一制度建构路径,既可以观察到传统儒家思想的客观性面向,又能为现代中国制度建构的理论阐释提供借鉴。

  • 系统互动、官僚自主与制度结构:中国古代言官谏诤输入的运作逻辑——基于明代万历年间“国本之争”的历史考察

    分类: 历史学 >> 中国史学理论及史学史 发布时间: 2024-09-24 合作期刊: 《廉政文化研究》

    摘要:谏诤是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和决策制度中的重要环节,言官系统在面对不适宜的中央决策时,往往会采用谏诤输入的模式,以整纲肃纪、匡扶社稷和维护正统。谏诤输入的背后体现出中华民族独特的政治逻辑和文化底蕴。在政治系统理论、官僚自主理论和历史制度主义理论的基础上,以“变量偏离-自主行动-制度结构”为分析框架,对明朝万历年间“国本之争”中言官谏诤过程进行微观史料的分析研究,发现中国古代的言官谏诤行为是一个反复而渐进的政治过程,围绕政治系统的决策议题,言官系统、宰辅系统和皇帝系统之间展开了复杂的策略互动。其中“何时输入”取决于干扰刺激造成的“儒家礼法”和“君主正道”等基本变量之于临界范围的偏离程度,“如何输入”体现为“上疏”与“论救”的组织自主、“定义内容”“制造热度”“选择信息”的议题自主、将压力传导给特定政治主体的压力自主,“为何输入”则源于以“祖制”为核心的传统政策、御史及给事中等科道制度以及儒学塑造的谏诤文化观念而形成的制度结构。探讨古代监察系统在履行监督职能促进完善决策方面的运作逻辑,对当今纪检监察机关“促进完善发展”职能的行使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与启示作用。

  • 如何上好以效果为导向的思政课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思想政治教育 发布时间: 2025-03-03 合作期刊: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摘要:思政课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属性,上好以效果为导向的思政课,必须做到以下五个方面:以“六个要”锻造政治合格的高素质思政课教师,以“八个相统一”创造辩证思维的教学方法,以正确的党史知识充实思政课的素材储备库,以针对性找准教学切入点以增强思政课的吸引力,以感人肺腑的中国共产党的故事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 中国式现代化的情感意蕴——基于习近平11次新年贺词的文本分析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发布时间: 2024-07-23 合作期刊: 《文化软实力》

    摘要:迨及2024年,习近平11次在岁序更替之际发表新年贺词,新年贺词充满情感温度,引发中国人民的情感共鸣与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11次新年贺词宛如“国家相册”、定格国家大事、记录时代变迁,勾勒出新时代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民族复兴的实践图景和生动图像;其丰富的情感面相从若干侧面折射出中国式现代化的情感意蕴,即对人民主体地位的尊崇之情,对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关切之情,对大党大国责任的担当之情,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尊重之情,对人类共同发展的关注之情。

  • 新时代青年奋斗精神的基本内涵与培育路径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思想政治教育 发布时间: 2024-07-22

    摘要:新时代青年奋斗精神培育是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必然要求,是赓续中国精神的内在要求,是实现青年人生价值的现实需要,是创造幸福生活的必由之路。青年的奋斗精神内在地包含着自立自强的精神、顽强拼搏的意志、担当实干的作风、持之以恒的品格。培育新时代青年奋斗精神,要坚定理想信念,笃定青年对奋斗精神的价值追求;强化价值引领,增强青年对奋斗精神的内涵认知;加强“四史”教育,强化青年对奋斗精神的力量汲取;坚持实践锤炼,内化青年对奋斗精神的情感体验;进行示范引领,提升青年对奋斗精神的心理认同。

  •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推进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的路径

    分类: 中共党史党建学 >> 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 发布时间: 2025-02-09

    摘要:硬实力使一个政党强大,软实力使一个政党伟大。中国共产党推进的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是党在新时代领导文化建设的使命担当,是党领导人民进行文化创新创造的重要基础。当前,中国共产党推进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的机遇与挑战并存。从机遇来看,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顶层设计日趋完善,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高度前所未有,全球政治文化格局深刻变化带来的机遇前所未有。从挑战来看,西方文化舆论的渗透和侵蚀依然存在,多元社会思潮的影响和冲击仍需化解,文化体制机制仍需完善。系统谋划中国共产党推进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的科学路径,必须从增强主流文化的凝聚力、发挥文化制度的保障力、提升中华文化的传播力三个维度协同推进,进而形成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的强大合力。

  • 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学理化阐释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发布时间: 2024-05-08 合作期刊: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摘要:习近平文化思想是新时代中国文化工作的重要遵循,是中国共产党人关于文化建设的最新理论成果。深入探究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学理意蕴,学理化阐释习近平文化思想,对于建构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彰显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真理性,增强新时代文化强国建设的主动性、自觉性具有重大意义。因此有必要挖掘习近平文化思想所蕴含的原创性思想、学术性话语、科学方法论,把握好政治思想与学术思想、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辩证关系,通过文化实践领悟学理根基、制度化学习丰富学理内容、大众化生活化途径深化学理认知,从而推进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学理化阐释、社会化普及,让创新理论成果及时转化为社会普遍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