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新闻传播学 >> 传播学 发布时间: 2025-03-21 合作期刊: 《东南学术》
摘要:通过基于生物生理学意义上的研究和基于深度学习的情感计算研究,人工智能情感预测和共情能力越来越丰富,极大地促进了智能媒介的高度人性化。人工智能技术的共情涌现能力已经深入社会组织形态,超出了人的主体性的理解阈限。AI的共情唤起的“觉醒”实质上还是“主体性幻觉”。AI觉醒还是一个待确认的探索过程。人机共情使得人机主客体二元对立瓦解,但并不意味着人的情感主体性的必然瓦解。当下应放弃人类本位主义,构建新型人机共情共生关系,实现人工生命作为“行为主体”与人作为“心灵主体”之间的跨生命协同生存,掌握与机器产生心理联结的全新技能,以便使人类意图与智能工具结合起来。
分类: 新闻传播学 >> 传播学 发布时间: 2024-12-03 合作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科学与非科学、科学家群体与公众之间的边界设置与科学权威关系自20世纪末便成为科学社会学中所关注的热点问题。选取知乎为研究田野,对知乎平台上的转基因话题的科学传播现象进行了基于批判话语分析的研究,以关注在新媒体科学传播过程中,科学家群体作为科学知识的传播者的意识形态以及其边界设置行为的具体情况。研究发现,科学家群体在有关于转基因的线上科学传播过程中通过采用一系列的话语边界设置手段,区隔了自身与公众之间的身份边界,并借此进一步维护了自身在转基因科学传播与科学讨论过程中的话语权威。
分类: 公共管理学 >> 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 发布时间: 2024-11-29 合作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新冠肺炎疫情早期中国科学家个人化的科普行为值得关注。通过建构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概念模型,文章探讨了中国科学家在疫情突发时的应急传播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科普态度、主观规范、感知行为控制、道德规范均显著正向影响科学家的科学辟谣行为意愿;基于中国特殊背景提出的变量-感知机构支持能够影响科学家对于科普的态度与感知行为收益,然而感知机构支持与感知行为收益都无法正向影响科学家的科普行为意愿。由结果可知,中国科学家群体在科学传播过程中表现出强组织性特征以及在危机情境之中的高度社会责任感;同时,研究也揭示了“科学传播”向“知识表达”的转变趋势,并阐释了这种转变在未来研究中的独特价值。
分类: 社会学 >> 社会学 发布时间: 2024-11-15 合作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文章探讨了生物技术知识与公众对转基因态度之间的关系。通过检视不同时代、不同国情背景下的调研数据,发现掌握生物技术知识的程度在总体上并不能与人们对转基因的态度形成稳定的正相关性.相反,在不同国家以及转基因争议的不同阶段,生物技术知识和受众学历在影响人们对转基因的态度上作用似乎不同。通过系统探讨转基因争议的媒体因素与心理机制推断:造成这种不同的主要原因是,在争议情景下,人们出于本能的自我保护性心理认知机制被激活,取代了他们利用知识进行理性衡量的认知手段。这一研究为理解科技争议与极化态度的形成提供了一个解释框架。
分类: 公共管理学 >> 行政管理 发布时间: 2024-09-24 合作期刊: 《广东青年研究》
摘要:以深圳市民中心及“中区通道”青少年街舞的经验性考察为依据,分析市民中心作为开放的公共空间,如何因不同的使用者而被重新定义和建构新的意义,尤其是青少年群体所展开的街舞活动如何使特定的空间转化为地方认同。研究发现,市民中心作为公共空间由开放性言说、差异性表达、异质性呈现和地方价值感共同表征,青少年创造性地利用了市民中心的空间环境和空间意义,建构了特殊的街舞空间,重新定义了“中区通道”的意义生产;由街舞连接的行动者网络成为都市青少年社交和创新关系的路径;街舞建构了个人与空间的关系,进而产生地方归属和地方认同。
分类: 新闻传播学 发布时间: 2024-07-25 合作期刊: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以美国五大平台为主导的平台基底与美国政治系统间的“生态融合”带来了全球生态系统的“美国化”转向。在平台生产的元规则规制下,全球各个地区、领域被平台生产的、充斥着西方意识形态与价值观念的廊道所连接,超量廊道带来的“过度连接”使得任一缀块内部的“独特风险”开始与其他缀块的风险之间互相转嫁、叠加,“风险”与“安全”开始由传统的互斥关系向复杂的共生关系转变,平台社会的独特性,及其所伴生的系统性问题使得传统的“主体式”社会治理思路难以与如今的社会生态特征相匹配,进而导致全球社会治理的“失灵”现象。而中国平台作为唯一具备逆向扩散能力的异质性因素ꎬ拥有为社会生态系统建立新连接方式的可能性,其“出海”对全球平台社会生态的治理而言具有迫切现实意义。
分类: 新闻传播学 >> 编辑出版学 发布时间: 2024-11-29
摘要:对比分析中国与国际用户在知乎和Quora平台上对预印本平台的情感态度,以揭示预印本平台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使用认同差异。通过Python编写代码进行数据收集,使用LDA主题模型和情感分析法提取出中外用户的积极与消极主题。结果显示,国内用户的评价更具工具主义倾向,关注预印本平台在功能性、流程规范和学术成果保护方面的实用性和效率,期望平台能为科研进展提供便捷高效的支持;相较之下,国际用户更关注预印本的社会价值与责任,倾向于从学术传播的社会影响和长远效应角度看待平台的作用。这种态度差异不仅反映出不同学术文化对平台功能的期望不同,也揭示了国内外在学术生态构建上对于平台价值的多层次需求。研究结论为提升中国预印本平台的国际影响力,需在逐步满足用户功能需求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平台在知识传播、学术责任和社会价值认同方面的引导,以实现学术与社会效用的双重融合。
分类: 工商管理学 >> 会计学 发布时间: 2025-03-12 合作期刊: 《会计之友》
摘要:【摘 要】 基于2016—2020年我国重污染行业A股上市公司面板数据,验证企业环境战略、融资约束与绿色创新的关系。结果表明,企业环境战略对绿色创新有积极影响,融资约束在二者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市场竞争虽然在企业环境战略与绿色创新的关系中并未发挥调节效应,但能够负向调节企业环境战略与融资约束的关系,亦可负向调节融资约束与绿色创新的关系。产权异质性分析表明,相较于非国有企业,国有企业采取环境战略对绿色创新的促进作用更显著,融资约束在国有企业环境战略与绿色创新的关系中起中介作用。研究为企业制定环境战略、加强融资支持和促进绿色创新提供了政策建议与管理启示。
分类: 公共管理学 >> 行政管理 发布时间: 2025-02-06 合作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由于特殊的职业属性与身份特质,公务员群体的转基因态度对社会公众具有一定的示范与引导作用。通过对全国 3018名主要涉农公务员进行转基因态度及认知的问卷调查发现:公务员群体整体上对转基因持有较为积极的态度,但同时伴有一定的担忧情绪。在转基因议题上,公务员群体呈现出明显的个人行为态度与国家行为态度的二元分化。在个人消费层面上,公务员群体依旧抱有较为保守的反对态度;而在国家研发与管控层面上,公务员群体则表现出与国家政策方针较为一致的支持态度。此外,公务员群体整体基因科学素养不高,并倾向于对转基因阴谋论持有中立或认可的态度。心理风险感知是公务员群体支持或反对转基因最为重要的认知因素。因此,有必要针对公务员群体开展定向的转基因科普宣传,提高这一群体的基因科学素养、降低其阴谋论认知并对其心理风险感知进行有的放矢的干涉。这些工作有望改善公务员群体对转基因的态度,进而推动我国转基因产业化的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