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教育学 >> 基础教育 发布时间: 2025-04-01 合作期刊: 《民族学论丛》
摘要:对中国式现代化本质、特征和路径的全面、深入认识是推动民族地区开展以“要素澄清、结构适切、功能明确”为关键表征的高质量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工作的根本动因。当前,以支撑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中坚力量——青壮年劳动力为主要对象的社会语言教育在内容、方法、管理模式等方面存在明显的不足。因此,需从明晰教育目的、拓展教育面向、重塑教育生态三方面改进实践,以高质量的教育成果回应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关切民生发展的新议题。
分类: 民族学 >> 民族学 发布时间: 2025-03-31 合作期刊: 《民族高等教育研究》
摘要: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高度提出的民族创新理念,是新时代民族教育的前进目标与工作标准。民族教育政策的发展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话语体系息息相关,运用渐进决策模式对其梳理可分为三个阶段:一是识别民族发展的潜在风险,设立民族教育司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萌发阶段;二是明确民族意涵,将共同体意识嵌入各级各类教育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形成阶段;三是以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政策为主体,语言文字、教材管理、教师教育、理论体系建设政策为辅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铸牢阶段。其演变逻辑是在原有民族教育政策上逐渐明确政策目标,构建包含少数民族教育政策的中华民族教育政策体系,形成多方联动的嵌入式政策执行机制。这种渐进式政策制定模式有利于维护民族团结稳定与现有的教育成果,同时也存在权责分散、执行不到位的可能。
分类: 教育学 >> 课程与教学论 发布时间: 2025-02-21 合作期刊: 《内蒙古社会科学》
摘要:教师教材观是教师对教材的根本性认识、立场和理念的内生性生成与衍射式呈现,直接影响着实践场域的教材运作及其效能提升.促进与新课程标准相适配的新教材价值实现,要把教师教材观作为重要视点和关键保障.回顾已有教师教材观可知,其主要表征为基于“我者”立场、“他者”立场和“交互”立场三种核心价值意识,这是推进教师新教材观重塑的前提性认识.而教师是教材使用中最关键的主体,教师教材观贯穿教材使用的全过程且孕育着教材的实践品格,这正是教师教材观影响教材的使用效能的价值机理.由此来看,提升新教材使用效能特别需要教师审慎理解教材变革、科学推进教材实践、自觉展开教材反思,由此塑造与新教材相适配的教师教材观.具体而言,可以从唤起教师对新教材使用的使命感、强化教师新教材使用的适应性测度、展开常态化教材使用的增值性引领、激活数智技术对教材使用的潜能和谋求教材创新使用的广泛性共识五个方面,探寻认知觉醒、过程监测、行动跟进、技术赋能和协同支持的教师教材观更新路向,最终以恰切、适配、有效的教师教材观保障新教材使用效能的不断提升和价值的稳步实现.
分类: 教育学 >> 高等教育学 发布时间: 2025-04-11 合作期刊: 《内蒙古社会科学》
摘要:西部地区在全国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推动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是党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西部大开发座谈会上鲜明提出“六个坚持”,科学回答了新时代推动西部大开发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西部“双一流”高校建设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西部“双一流”高校要切实发挥战略优势、准确把握主攻方向、深化创新实践路径、为新时代推动西部大开发提供有力支撑。
分类: 教育学 >> 基础教育 发布时间: 2025-03-25 合作期刊: 《民族高等教育研究》
摘要: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有力举措。首先,从价值视角出发,提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对民族地区乡村振兴具有厚植人力资本、缩短贫富差距、拓宽增收致富渠道等价值。其次,在探寻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与民族地区乡村振兴耦合所遵循的政策逻辑、理论逻辑、现实逻辑的基础上,明晰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是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的应然选择。最后,从增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认同、重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集体记忆、营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学习氛围等层面提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更好地服务民族地区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的有效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