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生态学 >> 生态管理 发布时间: 2024-11-21 合作期刊: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摘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是我们党在吸取文化建设经验、把握时代脉搏基础上做出的重要战略工程。文化与价值观有着天然的血肉联系,通过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理论、意识形态理论、文化思想以及文化领导权理论,能够进一步深化其引领文化建设的理论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实现了对近代历史上文化批判和文化价值重构的深刻反思,担当了培养社会主义时代新人的重要使命,彰显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高度的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文化建设的当务之急就是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国民教育,引领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引领精神文化产品创建,更好地服务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发布时间: 2024-09-24 合作期刊: 《长白学刊》
摘要:推动文化创新发展,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需要党和人民的团结奋斗,激发激活新时代文化创新发展的动力,形成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合力。动力是由事物内部的矛盾性所决定的。文化创新发展的动力既来自作为文化创新发展主体的人民群众,来自具有深厚积淀和悠久历史的中华文化这一文化创新发展的本体,也来自影响和制约文化创新发展的客观环境。这就要理解人民群众的创造力、中华文化的内生力、创新发展环境的保障力的深刻内涵和相互关系。尊重人民文化主体地位是激发人民群众创造动力的前提,坚持文化创新发展的正确方向是激发中华文化内生动力的关键,优化社会环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创新发展的保障力量。要努力畅通新时代文化创新发展多维动力相互促进的实践路径,实现文化创新发展动力要素的融汇整合与相互促进,汇聚起新时代中华文化创新发展的整体合力。
分类: 文化学 >> 文化学 发布时间: 2024-09-23 合作期刊: 《长白学刊》
摘要:推动文化创新发展,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需要党和人民的团结奋斗,激发 激活新时代文化创新发展的动力,形成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合力。动力是由事物内部 的矛盾性所决定的。文化创新发展的动力既来自作为文化创新发展主体的人民群众,来自 具有深厚积淀和悠久历史的中华文化这一文化创新发展的本体,也来自影响和制约文化 创新发展的客观环境。这就要理解人民群众的创造力、中华文化的内生力、创新发展环境 的保障力的深刻内涵和相互关系。尊重人民文化主体地位是激发人民群众创造动力的前 提,坚持文化创新发展的正确方向是激发中华文化内生动力的关键,优化社会环境是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创新发展的保障力量。要努力畅通新时代文化创新发展多维动力 相互促进的实践路径,实现文化创新发展动力要素的融汇整合与相互促进,汇聚起新时代 中华文化创新发展的整体合力。
分类: 历史学 发布时间: 2024-08-23 合作期刊: 《兰台世界》
摘要:清末奉天司法改革中的司法官是一个由大量体制内官员尤其是候补候选佐杂之人改任而来的“旧人”群体,但部分传统官绅通过新式法政教育完成了知识更新和身份转型。从传统奏调札委的选任方式发展到统一考试、严行考选,司法官的养成机制呈现出舍旧谋新的过渡性特征。奉天新式司法官群体虽然形成,但是其职业化之路刚刚起步,距离完成尚需艰辛的历程。
分类: 哲学 >> 马克思主义哲学 发布时间: 2025-03-24 合作期刊: 《甘肃社会科学》
摘要:提要: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目标。数字化时代,大数据、人工智能、算法等数字技术日益融入我国民主政治发展的诸领域与各环节,如何运用数字技术更好“赋能”全过程人民民主已成为数字化时代政治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历史地看,民主的进步与技术的发展息息相关,技术的进步为更高维度的民主创造前提条件,但民主还受到制度形态的制约。资本主义制度下技术的进步非但未能促进民主,反而成为民主发展的擎肘,只有全过程人民民主才是数字化时代人民民主的生动样本。在我国民主政治发展过程中,以数字技术赋能全过程人民民主还面临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数字鸿沟构成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技术梗阻、数字茧房形成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认知藩禽、数据泄露造成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安全威胁。针对这些挑战,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提升数字技术赋能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主体性,坚持系统观念以处理好数字技术赋能全过程人民民主中的重大关系,坚持以制度建设为主线为数字技术赋能全过程人民民主提供法治保障,不断推动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高质量发展。
分类: 工商管理学 >> 会计学 发布时间: 2025-03-28 合作期刊: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摘要: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再次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人民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最大的底气,是中国共产党立于不败之地的强大根基。审计作为一种特殊的经济监督形式,具有法定性、特定性、独立性、综合性、专业性等特征,被视为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在国家治理中一直发挥看重要作用一一维护财政经济秩序、确保国家经济安全、提升财政资金收益、助力资本保值增值等。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品格,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审计工作的人民性注入了原始基因;
分类: 中共党史党建学 >> 党内法规学 发布时间: 2025-03-25
摘要: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从严必依法度,党内法规是治国强党的重要依据。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立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全新性地论述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的地位问题,开辟性地提出完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要坚持顶层设计和系统谋划、坚持“根本”和“核心”、坚持改革创新和切实管用、坚持面向实践和经验提炼等,开创性地阐明增强党内法规制度执行力要坚持严的标准、抓关键少数、面向全体党员、加强督促落实等。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的重要论述在地位上推动党内法规制度建设达到新高度、在理论上开辟了党内法规制度建设新境界、在实践中开创了党内法规制度建设新局面。
分类: 社会学 >> 社会学 发布时间: 2025-03-13 合作期刊: 《行政与法》
摘要:伴随着我国结婚率、生育率的下降以及单身人数、独居人口数量的上升,“空巢青年”群体规模逐渐庞大,日益成为城市人口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空巢青年”群体呈现出收入增长的缓慢化、精神世界的孤独化、生活模式的单一化以及社会交往的虚拟化的时代特征。通常认为,“空巢青年”群体的形成有着复杂的历史、现实和观念因素,从宏观上看,城市化、工业化的深入发展为“空巢青年”群体形成提供物质基础;从中观层面看,传统家庭结构及观念的嬗变形成了家庭支持;从微观层面出发,个体自主意识的觉醒则构成“空巢青年”群体形成的主观条件。针对“空巢青年”群体在发展中遇到的困难挑战,要增强对“空巢青年”群体的社会支持。首先,拒绝标签化,要用历史、辩证及全面的观点看待“空巢青年”;其次,以物质居住空间环境优化“空巢青年”精神空间环境;最后,发挥社会组织合力,增强“空巢青年”城市归属感,推动“空巢青年”群体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协调发展,促进青年健康成长。
分类: 中共党史党建学 >> 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 发布时间: 2025-02-28
摘要: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立足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坚决推进反腐败斗争,在世界范围内树立了清正廉洁的执政党形象。世界共产党与工人党围绕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廉洁形象的建设过程,从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守正创新、坚持目标导向以及坚持自我革命等方面学习基本经验,从中国国际形象的重塑、全球腐败治理的中国方案、党的建设理论以及党的执政能力等角度探讨现实意义。世界共产党与工人党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深化对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廉洁形象建设的认知,以他者的视角由此及彼,以自觉的态度由浅入深。总体来看,其认知是在历史因素、理论因素、实践因素以及目标因素等诸多合力的共同作用下所形成的,是自身对腐败问题思考的结果,亦是对中国共产党廉洁形象建设成就肯定的表现。对此,我们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对世界共产党与工人党的建议与批评应择善而从、有过则改,在向世界共产党与工人党释疑解惑的同时,不断加强中国共产党反腐败成就的对外宣介工作,积极塑造中国共产党的国际廉洁形象。
分类: 中共党史党建学 >> 中国共产党历史 发布时间: 2025-04-16
摘要:改革开放初期,针对党内日益突出的思想不纯、组织不纯、作风不纯等问题,陈云将执政党的党风问题上升到“生死存亡”的战略高度,对全党提高认识、统一思想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在实践层面,陈云从加强党员思想政治教育、维护党规党法、狠抓贪腐行为、从严治吏等方面对党风廉政建设展开积极探索,为改革开放顺利推进筑牢了政治保障,为新时代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提供了历史镜鉴与理论滋养,为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的发展和创新提供了宝贵经验与深刻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