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应用经济学 >> 区域经济学 发布时间: 2025-04-25 合作期刊: 《青海民族研究》
摘要:黄河中上游地区作为中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和经济区域,其产业生态化发展水平对于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结合PSR模型构建黄河中上游地区产业生态化指标体系,运用权法、莫兰指数、灰色关联分析实证检验2012一2022年黄河中上游六省份产业生态化时空演变及驱动因素。结果表明:从时间上看,产业生态化水平整体呈现上升趋势;从空间上看,六省份之间产业生态化水平空间差异明显,其中陕西省处于周边地区的高点,山西、甘肃处于周边地区的低点;从驱动因素来看,产业生态化发展从高到低依次受到经济发展、资源综合利用、科技发展、政府支持、产业结构和环境治理的影响。基于此,提出因地制宜制定经济发展政策、建立区域间产业和生态合作平台、加大创新驱动和技术支撑、利用中心城市的辐射作用等一系列对策,以期能为黄河中上游地区的产业生态化发展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分类: 教育学 >> 职业技术教育学 发布时间: 2025-04-26 合作期刊: 《青海民族研究》
摘要:技术技能型人才是“十四五"时期青海振兴发展的新生力军,对1949—1999年青海职业教育与经济的耦合协调分析是构建青海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促进中国式现代化职业教育与经济高质量协调发展的重要内容。从规模、结构两个维度,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Granger因果检验对青海职业教育与经济发展耦合协调关系分析表明:1949—1999年间青海职业教育与经济发展历经勉强协调发展经济滞后型、中度协调发展经济滞后型、良好协调发展经济滞后型三个阶段,各阶段耦合协调度总体呈上升趋势;二者在规模上的耦合协调度获得大幅提升,在结构上的耦合协调度起点较高但并未获得显著提高;二者存在不完全的因果关系。促进新时代青海职业教育与经济耦合协调高质量发展应坚持职业教育优先的共识,建立与市场需求相适应的职业教育内涵结构动态调整机制,拓展与地方经济紧密结合的职业院校特色专业结构,优化企业参与合作办学的模式,扩大职业教育招生规模,扩充以“双师型"教师为核心的质优量足的师资队伍。
分类: 教育学 >> 高等教育学 发布时间: 2025-01-20 合作期刊: 《民族高等教育研究》
摘要:民族地区高校推进深度教学是提升民族地区教育质量、传承发展中华文化的重要支撑。民族地区高校推进的深度教学是在充分体认各民族大学生文化的基础上,对课程知识进行完整的剖析与处理,实现课程知识与学生文化的深度编织,增强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程度,来提升其文化适应性和文化理解力。民族地区高校推进深度教学具有促进学生深度学习、彰显学校文化特色以及发展优秀的中华文化的价值。为此,民族地区高校教师需要树立文化导向的教学观念,引领教学方案的设计;深层并全面解读课程内容,开发知识的多重属性;挖掘民族特色的教学资源,深度编织知识与文化;创设体验丰富的学习情境,增强文化与情感体验。
分类: 教育学 >> 高等教育学 发布时间: 2024-09-03 合作期刊: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为把握青海省高等教育发展研究的基本现状与最新进展,以中国知网(CNKI)1981-2022年收录的272篇涉及青海高等教育发展研究的期刊文献为样本,利用BICOMB、CiteSpace 对样本进行可视化分析并绘制研究热点的知识图谱,结果显示,青海高等教育发展研究的成果不断丰富,但尚未形成核心作者群,研究机构以西北地区高校为主,高等教育发展现状,高等教育发展困境与对策,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的关系、高校对口支援构成了青海高等教育发展研究的四大热点领域,未来该领域的研究应不断更新研究方法,持续强化科研合作意识并深化拓展研究内容,以期补充与完善青海高等教育发展的相关研究。
分类: 教育学 >> 基础教育 发布时间: 2025-03-25 合作期刊: 《民族高等教育研究》
摘要:过程性评价作为传统终结性评价的完善和补充,其宗旨在于强调学生课堂上进行的学习过程,是优化教学质量和推动学生综合发展的重要教学评价指向,已然成为新时代基础教育教学评价改革的关键维度。而教师是实施过程性评价的主体,过程性评价素养的形成和培育不仅是其提高自身专业素养水平的重要途径,更是全面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和推动学生发展的手段。立足民族地区,从基础教育教师的社会性结构要素出发,探究其与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开展过程性评价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并非所有的社会性结构因素都对过程性评价有影响,其中职称、教授科目、是否承担行政工作对过程性评价有显著影响,而性别、年龄、学历对过程性评价没有显著影响。
分类: 教育学 >> 教育学原理 发布时间: 2025-03-25 合作期刊: 《民族高等教育研究》
摘要: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教育公平理论和民族理论,贯彻男女平等这一基本理念。在百年历程中,中国共产党在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消除初等教育阶段的性别差距,开展妇女扫盲运动、提高全国教育水平方面取得了伟大成就。中国共产党始终秉承保障少数民族女性受教育权的领导力量和坚持遵循教育规律、注重教育公平这两大经验。面向未来,保障少数民族女性受教育权,还需健全和完善少数民族女性受教育权的法律体系,营造有利于少数民族女性受教育权的环境,加强少数民族地区师资队伍,重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等。
分类: 教育学 >> 高等教育学 发布时间: 2025-04-16 合作期刊: 《民族高等教育研究》
摘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坚持贯彻马克思主义公平理论和民族理论,切实保障少数民族受高等教育机会权。历经70多年的努力,中国共产党在培养少数民族人才、缩小民族地区与非民族地区的高等教育发展差距、完善保障少数民族受高等教育机会权政策体系方面取得伟大成就。面向未来,保障少数民族受高等教育机会权,还需继续坚持中国共产党的全面领导,贯彻依法治教、因地制宜理念,走国家政策帮扶与少数民族自立自强相结合的发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