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环境战略升级能否提升企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基于数字化转型的驱动与赋能

    分类: 生态学 >> 生态科学 发布时间: 2025-04-22 合作期刊: 《西部论坛》

    摘要:环境战略升级(从被动的反应型向主动的前摄型转变)有助于企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数字化转型在驱动企业环境战略升级的同时,还能通过降本增效赋能企业环境战略升级。采用沪深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2013一2022年的数据,通过Heckman两阶段模型分析发现:环境战略升级企业比环境战略未升级企业具有更高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表明环境战略升级能够促进企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数字化转型水平提高对企业环境战略升级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数字化转型水平较高企业环境战略升级具有更强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效应,表明数字化转型可以驱动和赋能企业环境战略升级;绿色金融创新发展会弱化数字化转型对企业环境战略升级的驱动作用、增强环境战略升级对企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作用,而“重污染”的生产属性会限制企业环境战略升级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效应发挥。因此,应以数字化转型加快企业环境战略升级,以绿色金融服务体系建设充分发挥企业环境战略升级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效应,并重点助推重污染企业的绿色转型。

  • 数字经济对中国省际大气环境效率的影响研究

    分类: 理论经济学 >>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发布时间: 2025-03-14 合作期刊: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基于2012一2020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利用超效率SBM-DEA模型计算各省份大气环境效率,并构建面板Tobit模型验证数字经济发展对大气环境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考察期内,中国大气环境效率整体偏低,且效率值较为平稳,始终保持在0.6~0.7之间;不同区域大气环境效率差异显著,东部地区最高,中部和西部地区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数字经济对大气环境效率有显著正向影响。进一步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对西部和东部地区的大气环境效率有显著提升作用,对中部地区作用不明显。基于此,提出制定差异化的环境发展及数字经济发展策略、优化产业结构的建议。

  • “双积分”政策下汽车制造商研发策略及绿色能力决策研究

    分类: 管理科学与工程 >> 管理科学与工程 发布时间: 2025-02-26 合作期刊: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双积分”政策影响了传统燃油车企业和新能源汽车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博弈关系和相关的决策行为,现有研究忽视了两类汽车交叉需求影响因素,无法为其提供全面的决策指导。在假设存在交叉需求影响的情况下,根据汽车制造商采用自主研发或外包的方式来获取新能源汽车的电池供应以及是否考虑“双积分”政策,构建了不同情境下汽车制造商的决策模型,并通过不同模型的解析对比和数值分析来验证结论。研究表明:在“双积分”政策背景下,消费者低碳偏好和续航能力偏好在一定条件下会对燃油车的减排水平和新能源汽车的续航能力产生正向影响;严苛排放标准上限并不一定能促使企业提高减排水平,宽松的排放标准上限反而可能有效:新能源汽车比例参数的影响与排放标准上限影响机制相反:积分核算系数正向影响新能源汽车续航能力,并在一定条件下正向影响燃油车的减排水平;“双积分”政策能够消除部分非合作汽车供应链中的双边效应,且随看消费者续航能力偏好的提高,“双积分”政策下一体化决策优势更加凸显。

  • 数字经济赋能高质量发展过程中的“虹吸集聚”——来自黄河中下游城市层面的经验证据

    分类: 地理学 >> 人文地理学 发布时间: 2024-06-21 合作期刊: 《经济地理》

    摘要:现阶段数字经济蓬勃发展,已经成为推动黄河中下游地区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驱动力,因此探讨二者之间的作用关系显得尤为重要。鉴于此,文章在理论探讨数字经济对黄河中下游城市高质量发展的作用路径及空间效应的基础上构建了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和数字经济发展指标体系,并利用2011—2019年黄河中下游3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数字经济对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①数字经济对黄河中下游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呈现出“先抑制后促增”的U型关系,且正向促进作用具有“边际效应”递增的非线性特征;②基础设施建设、技术创新能力均能够起到数字经济影响高质量发展的桥梁作用;③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的地区数字经济对高质量发展的推动作用越强,表现出一定的“数字鸿沟”效应;④数字经济发展存在空间外溢效应,本地区数字经济的发展会吸引技术、资本等生产要素以更廉价的方式流向该区域,形成“虹吸集聚”,对邻近地区的高质量发展产生负向影响。

  • 贸易条件、 国际利率冲击与经济波动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国际贸易学 发布时间: 2025-04-14 合作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摘要:开放经济条件下国际金融危机所带来的传染和溢出效应是当下国际宏观经济学的热点和核心问题,而随着中国经济改革开放正在向纵深发展,在危机传染机制下的中国经济正在经历各种外部条件的冲击。金融危机的传染机制对中国经济产生了显著的负面波及效应,文章基于开放经济的视角,构建了一个动态均衡模型并对中国经济波动特征进行了研究,模型引入了反映国际经济传导的两类关键冲击,即国际贸易条件冲击和国际融资利率冲击。参数校准后的数值模拟显示,开放经济模型能够较好地匹配我国实际经济的主要二阶距波动特征,进一步的波动性分解发现国际贸易条件冲击和国际融资利率冲击对中国经济波动有很强的解释力。政府在开放经济框架下应该加强对经常账户和国际资本流动的监管,使得中国经济在改革开放走向纵深的背景下稳定增长。

  • 创新生态系统视角下区域协同创新效率提升的组态路径研究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区域经济学 发布时间: 2025-04-23 合作期刊: 《统计与信息论坛》

    摘要:新发展阶段区域创新系统强调产学研创新主体间的协同互补和价值共创,同时国内外理论分析中均默认了创新生态系统在区域创新发展中的正面作用。因此,构建创新生态系统、提升区域产学研协同创新效率对深入实施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具有重要意义。以2011一2022年中国30个省份数据为样本,选取创新生态视角下6个关键变量,以基于产学研协同的区域创新效率为结果,运用必要条件分析(NCA)与动态定性比较分析(QCA)相结合的方法识别产生结果的多条等效组态路径及其阶段性动态演化规律。研究发现:第一,创新主体、创新环境和创新资源共生耦合、协同作用才可产生区域高效协同创新,具有“殊途同归”的特点,具体表现为“环境一资源双重驱动型”和“互联网助力下的主体一资源驱动型"两类模式共3条组态路径;第二,其他因素相同时,前因条件或条件组合之间存在潜在替代关系,体现出区域创新生态系统与协同创新效率之间的“因果复杂性”;第三,在多时段比较分析中,区域高协同创新效率组态路径存在着动态演化,数字化创新和开放式创新将成为未来发展方向。研究结论有助于拓展区域产学研协同创新研究的理论视角,为相关管理者实现本地高效协同创新提供多种可供选择的差异化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