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消失的赤藤杖:环境史视域下的杖文化

    分类: 中国语言文学 >> 中国古代文学 发布时间: 2025-03-24 合作期刊: 《学术研究》

    摘要:中国古代杖文化与生态环境之间存在密切关联,木—竹—藤三种制杖材料出现的时间次序与森林开发史同步。中唐时期,南诏特产赤藤杖随着使团朝贡传入中原,成为文士之间互相赠送的风雅礼物。韩愈《赤藤杖歌》和白居易《蛮子朝》中出现的赤藤杖,是元和四年春天唐朝廷南诏事务的记录与书写,赤藤杖亦因此成为后世文学中“唐宋风雅”的象征。明清时期,由于云南生态环境的恶化,赤藤杖从地域特产转化为地域文化记忆。赤藤杖的出现与消失,与南方天然森林开发与退化的历史进程同步调。藤杖一类日常活动用具的出现、流行与消失,不仅反映了文学审美、文化交流的变迁,也反映了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变化。

  • “家”的释义分歧与疏解理路——以一场社区冲突的隐匿逻辑为例

    分类: 社会学 发布时间: 2024-12-17

    摘要:本文以描述和解析一场社区冲突的过程为例,意欲从“家”的多重内涵来解读冲突双方由释义分歧、到观念分异、再到行动交集的隐匿逻辑。站在管理者的角度,“家”被拟作一种概念化、抽象化、样板化的“宏大叙事”,它意在调动人们对“大家庭”的想象,将互不相识的居民努力汇聚成团结有序、和睦温馨的邻里共同体;而对居住者来说,“家”乃他们身处其中的“个人空间”,里面充斥着对日常琐事和现实困境的倾诉,只有把握它的实体性、具象性和多样性,才能表达“家”作为栖身之所和安全保障的意涵。两方阵营对“家”的不同诠释是除却权益之争的直观现象外,引发纷争的另一条潜藏逻辑。发掘这一逻辑,既是在尝试从复杂语义的视角重新审视冲突的源起,又意图在“释义—思维—行动”的脉络上寻找一条疏解冲突的实践理路。

  • 有组织犯罪涉案财产处置问题研究

    分类: 法学 >> 刑法学 发布时间: 2025-03-12 合作期刊: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摘要:有组织犯罪涉案财产处置是有组织犯罪预防和治理的应有之义。目前,我国有组织犯罪涉案财产处置存在调查取证有瑕疵、审查流于形式、论证说理不足、处置方式不规范以及利害关系人合法权益易受损等问题。究其原因,立法上表现为全面调查规则不尽周全、部分财产追缴范围不明确、各机关相互制约条款不足;司法运行上体现为涉案财产调查取证难度大、证明涉案财产权属证据欠缺、对涉案财产缺乏相对独立的庭审环节以及利害关系人程序参与度不高;法律监督方面反映出检察机关监督不力和社会监督受限。基于此,应从三个方面进行改进:一是完善涉案财产处置现行立法;二是规范涉案财产处置司法程序;三是优化涉案财产处置的监督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