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工商管理学 >> 企业管理 发布时间: 2024-12-12 合作期刊: 《统计与信息论坛》
摘要:“双碳”目标视域下,新质生产力的提出对于平衡减排和经济发展至关重要。考虑企业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实践主体,深入考察企业的环境、社会和治理(ESG)表现对企业新质生产力的影响对于实现高质量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利用2009-2022年中国A股制造业企业的数据检验了ESG表现对企业新质生产力的影响效应和作用机制。实证结果表明:良好的ESG表现能够显著提升企业新质生产力,经过内生性处理和稳健性检验后,上述结论仍然成立。作用机制分析表明:良好的ESG表现通过促进企业颠覆性技术创新和提升企业劳动投资效率两条路径影响企业新质生产力,绿色金融能够正向调节企业ESG表现对新质生产力的影响效应。异质性分析表明:对于国有企业、大型企业和东部地区企业,企业ESG表现对新质生产力的提升作用更加显著。此外,碳减排绩效回归结果表明,ESG表现赋能企业新质生产力水平提升能够显著降低企业碳排放强度。研究结果不仅为企业提升ESG表现赋能新质生产力涌现提供了经验证据,而且揭示了企业ESG表现在有效减缓气候变化和降低碳排放风险方面的潜力,助力“双碳”目标实现。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劳动经济学 发布时间: 2025-03-24 合作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摘要:数字创业是数字技术与数字经济发展的产物,是数字化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路径,客观认识数字创业现状、揭示其驱动因素是激发数字创业活力的前提。基于2006一2021年我国283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未含香港、澳门、台湾地区城市)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新注册企业数据,测算分析数字创业活跃度水平及其变化,进而利用随机森林模型估计数字创业活跃度多维外部驱动因素重要性。数字创业活跃度测算结果表明,我国城市数字创业活跃度水平呈先下降后上升的V字形变化趋势,主要城市数字创业活跃度水平明显高于其他城市,且两者的差距有扩大趋势。外部驱动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城市数字创业活跃度受技术环境、市场环境、经济环境、政策环境维度因素共同影响,其中产业发展基础、政府支持、技术累积量、市场化程度、产业结构是主要驱动因素;分阶段看,技术累积量和人力资本水平的驱动作用在增强,市场规模的驱动作用在减弱;分城市类型看,相比于主要城市,技术环境维度的科研投入强度、人力资本水平、融资条件,特别是市场环境维度的市场化程度对其他城市的驱动作用更强。为提升我国城市数字创业活跃度,应加强政策引导,加大保障力度,着力推动数字创业;健全要素市场运行机制,优化数字创业市场环境;围绕产业发展引进和培养人才,加强数字人才队伍建设;畅通创业融资渠道,缓解企业资金困境。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区域经济学 发布时间: 2024-11-06 合作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摘要:交通系统是地区间要素流通的物质基础与空间载体,是落实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重要支撑。基于2014—2019年城市间高铁列车运营数据和社会经济数据,在对高铁双网络结构特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采用二次指派程序(QAP)实证分析高铁网络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影响。研究期内,三个城市群的基础设施网络连接性明显提升,成渝城市群网络结构相对松散;高铁服务强度逐年提升,逐渐形成了以省会城市为中心的放射式网络格局;长三角城市群中城市中心度与客流组织系数普遍较高,城市间差异相对较小,而长江中游城市群和成渝城市群的城市中心度与客流组织系数呈现出两极分化特点,省会城市高于其他城市;高铁网络连接性的提升整体有利于缩小区域经济发展差距,而服务强度改善对于经济协调发展的影响存在区域差异性;客流集聚能力差异是影响城市间经济发展差距的重要因素,中心度差异的作用强度逐年递减。建议优化高铁网络布局,实施差别化服务改善策略,提升区域自我发展能力。